正文

一個人與一切人的價值標準(4)

守住中國人的底線 作者:王蒙


中央電視臺近來常常用這么幾句話來做過門或者片頭:

傳承文明,溝通未來……為您服務。

無可置疑,這反映了電視臺擴大自己服務面的良好意圖,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新風尚;因此這幾句話不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也不是“團結起來,共同對敵……”或“首先,讓我們敬?!?/p>

傳承云云,對于我們完全是一個新詞,此詞似出自臺灣。據(jù)臺灣的朋友說,這種說法與英語的transmit或transmission有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辭?!泛汀掇o源》及多種漢語詞典里都找不到這個詞。那兩個英語詞的解釋是“傳播、傳送、轉播”之意(一為動詞,一為名詞),倒是與中文的“傳”字意思相通。而承,則是接受,可能還有繼承的意思,這倒也無傷,臺灣的中文也是中文,傳承一詞沒有什么不好懂的。臺灣還因此用了一些類似“傳人”的詞,在祖國大陸,唱起《龍的傳人》以前,我是從未聽過什么“傳人”不“傳人”的。此乃一例,證明海峽兩岸“互動”(這也是一個臺灣詞)很多很多。

“傳人”此詞亦有趣,現(xiàn)在人們用它是作為“繼承人”“接班人”來用的,故有“龍的傳人”之說,《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解釋為“能夠繼承某種學術而使它流傳的人”,符合此意。但你查《辭?!贰掇o源》,就會知道此詞原意恰恰相反,它們的解釋是“道德學問能夠傳之后世的人”,例句是“五帝之后無傳人”。

溝通未來云云,則比較令聽者感到吃力,未來者將來尚未來也,怎么個溝通法?溝通不溝通到時候該來的都要來,倒是“面向未來”這一有鄧小平題字為證的說法比較通順。

我為此請教了一些海內(nèi)外語文專家,他們都說“溝通未來”四字不通。

順便說一下,溝通云云,雖非新詞,似也是近幾年受海峽那邊影響才大用特用起來的。

請中央電視臺的同志原諒,我是貴臺的忠實觀眾,而且深感你們的節(jié)目愈辦愈好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