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蕭規(guī)曹隨”中的“蕭”和“曹”,指劉邦的宰相蕭何,劉盈的宰相曹參。劉盈繼位后,見曹參一天到晚喝酒,好像根本沒用心幫他治理國家,便責問。曹參回稟說:“請陛下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劉盈如實回答:“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論?”曹參又問:“那么我跟蕭何比如何?”劉盈笑道:“好像你也不如蕭相國?!辈軈⒄f:“既然您不如先帝,我又比不上蕭相國,那么我們能制定出比他們所制定的更好的政策法令嗎?現(xiàn)在陛下是守業(yè),而不是創(chuàng)業(yè)。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應(yīng)該遵照先帝遺愿,謹慎從事,對好的法令規(guī)章不必亂加改動。”劉盈聽了,連忙贊賞。曹參任丞相三年,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guī)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百姓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他死后,百姓編一首歌謠稱頌他:
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
曹參接任后,遵守不偏離。
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
此后,呂太后、竇太后、劉恒、劉啟及其主要大臣,都沒改變“無為而治”的國策,開創(chuàng)一代盛世。
公元前141年劉啟去世,劉徹繼位,即“漢武帝”。這一年劉徹僅16歲,很有雄才大略,決心“有為”:
政治專制——實行“推恩令”,強求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勢力,同時設(shè)立刺史監(jiān)察地方。
經(jīng)濟專制——將冶鐵、煮鹽、釀酒等厚利的生意收歸中央,禁止諸侯鑄錢,將財政集于中央。
文化專制——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方針,將儒學抬高到特殊地位。
更重要的“為”是在軍事上。公元前134年匈奴又提“和親”要求,引起漢室朝廷一場大辯論。反對的說,我們屢次和親,他們屢次違約,和平是乞求不到的,不如舉兵擊之。贊同的則說,戰(zhàn)爭總是害多利少,不如和親。通過爭論,和親派占上風,于是又嫁去第八位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