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找出行為基準線(1)

透視謊言:跟牛津專家學超實用破謊術 作者:(德)雅克·納斯海


如今我們明白,在揭穿謊言時,人們多半會去注意一些方向完全錯誤的線索。無論是言談的內容,還是所謂“典型的”征兆,例如避免目光接觸或是肢體上的焦躁不安,都無法真正反映出一個人是否誠實。換言之,事情其實并非我們所想的那么簡單!

人類畢竟不是童話里的小木偶。十九世紀末,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創(chuàng)造出了小木偶匹諾曹(Pinocchio)這個角色。他是一個用木頭做成的小男孩,只要他一說謊,鼻子馬上就會變長,然后他的木匠爸爸便可輕松地識破他騙人的把戲??上У氖?,人們的鼻子并不會因為說謊而變長。不僅如此,由于每個人各有自己使用語言與肢體動作的獨特方式,因此也沒有任何共同的信號是每次說謊時必然出現(xiàn)的。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言談舉止。例如,跟長輩一起喝下午茶時,我們的言行就與跟女朋友一起時大不相同。

固定的征兆并非重點,“改變”才是關鍵!

我們往往習慣于等待某個身體或口語信號,并盲目地相信這么做是正確的,其實這樣的方式對于揭穿謊言只是徒勞。更甚者,被視為說謊信號的某些典型征兆,有可能會反將我們一軍。例如,脫口秀節(jié)目里的某位嘉賓,在講出每個了無新意的答案之前,都會先沉思片刻,這并不一定就代表這個人竟然厚顏無恥地當著所有觀眾的面撒謊。他之所以遲疑,也許是當天聊到的主題太過私密,又或許這位嘉賓面對鏡頭就是會感到害羞。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過世前的幾年里,每年依然拖著風燭殘年的身子,勉力地為信徒們主持復活節(jié)彌撒,當時他那顫抖的身軀不會代表著他正在說謊吧!

然而,若是交談對象總會在特定的問題上停頓一下,或是在談到某個主題時總是吞吞吐吐的,我們就該留意了。我們應該觀察的是偏離正常言談舉止的現(xiàn)象。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兩種常見的說法:“他當然是在說謊。每當我問他些什么,他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我知道他在說謊!因為他反常地從頭到尾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彪m然這兩種陳述提出了不同的行為方式作為線索,可是它們確實都指出了說謊的行為。從表面上看來,兩個說法的判斷根據(jù)似乎有所差異,實際上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改變?;蛘吒_切地說,被觀察的對象偏離了他慣常的行為模式。

為何當人們說謊時,在言談舉止方面會有所改變呢?原因在于當人們感受到不安、罪惡、歡愉或緊張時(這些都是伴隨說謊行為的典型情緒,在之后的章節(jié)會有更多相關討論),身體也會跟著做出相應的反應。

想要有效地辨識出改變的征兆,我們就必須先知道所觀察的對象平常的行為究竟是怎樣的。換言之,必須先觀察他正常的行為模式,好確認在他身上是否發(fā)生了偏離正常行為的現(xiàn)象。這正是測謊機的原理。如下文所述,我們不用靠一堆感測器和電子設備,光憑“注意行為模式的改變”這項原則,就可以發(fā)揮很大的測謊功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