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切皆可量化(1)

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 作者:徐繼華


IBM資深大數據專家杰夫·喬納斯提出要讓數據“說話”。這聽起來很平常,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

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數據格式越來越多元化,數據產生的速度越來越快,數據的處理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如何應對大數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大考驗。如果處理不好,大數據就會成為大包袱、大問題;如果應對得當,大數據則會帶來大價值。但要做到這些,首先需要就我們對于數據價值的認知、利用進行一次顛覆性的改變。

一切皆可量化

測量一切可以測量的東西,把一切還不能測量的東西變成可以測量的東西。

——伽利略

“不會量化就無法管理”已成為管理學界的共識。借助“一切均可量化”的技術背景與思維方式,在這場大數據的思維革命后,未來的政府以及企業(yè)可以獲得更多基于管理對象的知識,以精準地量化和管理,實現更可靠的預測和更明智的決策。

我們的數字足跡

“一切皆可量化?!边@是斯蒂芬·貝克在《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一書中提出的觀點。

在那本匯聚數字報告和分析的力作中,斯蒂芬·貝克向我們展示了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鮮活的量化世界,告訴我們誰在支配人類:每一天,我們的身后都拖著一條由個人信息組成的長長的“尾巴”,我們點擊網頁、切換電視頻道、駕車穿過自動收費站、用信用卡購物、使用手機等行為—這些過去完全被忽略的信息,現在都通過各種方式被數據化記錄下來。數學精英正千方百計地以驚人的準確性測量和剖析我們的每個舉動,將我們標注為工薪族、購物者、戀人、選民、博主,甚至抑郁癥患者。

基督教有諺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蓖ㄟ^社交網絡、電子郵件、移動電話、醫(yī)療交易和在線信用卡交易等多種方式,每個人日常生活都在被數據化,甚至是某些非結構化的文字、方位信息、溝通信息,通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語義網技術的應用,都轉換為可處理的數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