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第四周的時候,夏瑞漫接了寫關于“國際周”的稿子。在這整一周里都有各個國家的社團組織的活動,最熱鬧而又讓夏瑞漫最喜歡的是在學校主街的“食物大鑒賞”。社團都會在街上擺攤,拿出自己國家最傳統(tǒng)、最美味的食物來跟大家分享。夏瑞漫很喜歡寫這種類型的稿子,因為可以借機參加好多活動,還可以采訪很多到場的同學和組織活動的人員。這比悶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聽難懂的英文有趣多了。而且每次說出“你好,我是學校報社The Otter的”,夏瑞漫都覺得自己像是什么重要人物一樣。很多人聽她這么一說還會馬上露出敬佩的目光,這讓夏瑞漫更喜歡那么自我介紹了,因此盡管她常常采訪十幾個人,其實一般在文章里引用三四句同學的話就夠了。
就在夏瑞漫把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準備開始寫文章時,病魔偏偏來拜訪,夏瑞漫覺得自己的腦袋變成了一個裝滿火藥蓄勢待發(fā)的炸彈,隨時都要炸開。她可以不向任何人任何事低頭,卻不得不向病痛低頭,只得躺在床上靜養(yǎng)。休息沒問題,可文章怎么辦呢?每次一生病,夏瑞漫的智商馬上減半,連一加一都要花兩分鐘才算得出來。她不愿意跟Nicola和Vivek說她寫不了了,在這最后關頭他們也難再找人,他們的事本來就夠多了。這時,夏瑞漫想到了住在旁邊學國際關系的Sophie。Sophie剛開始并不想幫忙,畢竟寫一篇文章也不是一兩分鐘的事,但見夏瑞漫病成這樣,又可以提供所有寫作需要的材料,便答應了。
“國際周”是本周的校園大事,加上Sophie的文字功底和攝影師捕捉的精彩鏡頭,這篇文章上了頭條。Sophie第一次寫新聞就在報紙第一面最醒目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當然異常高興,從此她每周都和夏瑞漫一起去新聞版的會議報到。夏瑞漫雖然懊惱自己偏偏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要不然也能撈個頭條,但也高興在報社里又多了個朋友,再說頭條這種事,文章寫多了總會來的。
有了Sophie做伴,夏瑞漫在The Otter干得比以前更開心些。雖然和其他成員也都互相交換了名字、專業(yè)這些基本信息,但大家的關系不過是同事,沒什么私交,交談起來也很是生分。夏瑞漫因為跟Sophie是鄰居,關系就親密多了,遇到寫作上的問題還能互相請教。
Sophie和夏瑞漫每周都去開會,選擇自己想寫的稿子,參加跟稿子有關的活動或是進行相關的研究,然后寫稿子,交稿子。她們天真地以為這樣的學生社團不會有太多政治,大家都會很和睦快樂地在一起工作,直到有一次和Nicola談話,她們才發(fā)現(xiàn)內(nèi)部爭斗也不少。
Nicola雖然是個非常和善的人,但夏瑞漫和Sophie跟她并沒什么私交。其實Nicola非常八卦,聽者不需要是她的密友,甚至有點交情的朋友都不需要。有一天開完會,夏瑞漫和Sophie有點公事跟她談,三人便在教室留久了一點。兩分鐘后關于文章的事就討論完了,夏瑞漫和Sophie也沒有問訊八卦的想法,正準備走,Nicola冒出一句,下個星期的競選千萬要投給John。
The Otter的競選跟別的社團有點不一樣,可能是工作量太大的關系,愿意干滿一年的編輯并不多。所以The Otter并不只在年終有一次競選,每次只要有編輯辭職,就必須得有一次競選。雖然大部分編輯會選擇在學期末辭職,但他們也可以在任何時候決定不干。評論版的編輯Nathan去年年末的時候糾結了很久到底要不要退下來,最后還是決定再干一段時間??纱笕墓φn突然變多了,尤其是有畢業(yè)論文要扛在肩上,能花在報紙上的時間就特別少了,所以再三考慮后,Nathan告訴大家,他要辭職了。目前,要競選評論版編輯的有兩人,一個是Nicola說的John,一個是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