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聲音挺大,可是,不一會兒就沒了動靜。我們想,皇上和晉王在屋里,發(fā)生多大事情,沒有里邊人喊令,外邊人敢進嗎?沒人敢進。結(jié)果,第二天早晨,一切事情都改變了,宋太祖趙匡胤前夜時分駕崩,由晉王趙光義登基,這就是歷史上的宋太宗。那么,這一段典故,有句成語,叫燭影斧聲。那么,這個“斧”,是什么呢?是斧子嗎?不是,它其實是一種有點類似于像如意的文具,禮儀性的。比方說,皇上出行,后邊有人跟著,拿著這個,彰顯一下權(quán)威。它本身不是一個能殺人的工具,往往就在皇上的案桌旁邊放著,起身的時候,拿這個支一下桌子,或是支一下地。所以,這個東西,學名叫柱斧。還原一下這個場景,趙匡胤當時拿著這個,柱地,“嗒嗒”直響,然后嘴里說“好為之,好為之”。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經(jīng)常有句成語,叫“好自為之”,就是你好好干吧,你好好干吧。
所以,這在歷史上留下個謎案:趙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一些稗官野史里邊記錄了這一段,給的解釋是什么?這個宋太宗,早有取代他哥哥的意思,所以借著喝酒,在趙匡胤的酒杯里就下了毒。喝著喝著,趙匡胤發(fā)覺弟弟要毒害自己,又氣又恨,可是知道這事不可逆了,所以就用這個柱斧,狠狠戳地,表達憤怒。那又為什么說“好為之,好為之”呢?意思是,反正你也把我弄死了,這一攤你就接了,你就好好干吧,把大宋江山延續(xù)下去。那么,有人說,稗官野史不足為信,我們得聽正史??蓡栴}是,正史里邊,對這一段記載得太過模糊。
比如,《宋史?太祖本紀》里,就記了這么一句話:宋太祖駕崩,年五十。趙光義上臺,也就一句:受命于杜太后,太宗繼位。也就說,這是太后說的,你哥哥死了,你繼位,就是這么模糊。而我們看《宋史?太祖本紀》里,記載趙匡胤以前的事,那可是極具詳盡,有什么說什么,怎么死這么大的事,反而這么模糊?可以想象,不是沒記,是不敢記。這個史官,你也得聽天朝管。我們有的時候說,誰寫的歷史,誰就是爭議,歷史一些細節(jié),你沒法看。我們今天讀到的歷史,很有可能是在當時的陰謀與壓力之下,史官的胡說八道。我們也不知道,后人看我們今天的歷史,也有可能覺得我老梁也在胡說八道。所以,歷史它是非常復雜的。
所以,這一段野史,傳得范圍很廣,大伙兒多相信它。為什么?你正史不給大家正確的信息,我們只能去信野史。就像我們現(xiàn)在說,不明真相的群眾,問題是,誰讓群眾不明真相?你不給群眾真相,他當然就不明白了,這怨誰去?所以說,信息開放,才能獲得更多人給你的信任感。當然,這一段,也有其他的史料作為輔證?!端问芳o事》里邊,曾經(jīng)有這么一段,說這趙匡胤死了,第二天,皇后在宮里見著趙光義,就對這小叔子說了一句:“我母子性命,具托于官家?!边@話太耐人尋味了,我們娘幾個的性命,都拜托給你了。這個官家,是對皇上的尊稱。死了第二天,趙光義還沒有登基,怎么,皇后就提前管他叫官家了?第二個,給人的感覺是:你要殺了我們母子,也有可能,我求求你,饒了我們娘幾個。這樣,我們看,就把“燭影斧聲”這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給做實了。所以,極有可能,就是趙光義害了他哥哥,皇后母子一看,你別拿我們滅口,我們服你了,提前認你是皇上了。再一個,中國歷史上,皇帝繼位,都是父死子襲,之后,才是兄終弟及。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可是有兒子的,在有兒子的前提下,弟弟趙光義繼了位,這又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
所以,我們說趙匡胤這種非正常死亡,沒死到敵人手里,沒死到大臣手里,反而讓親弟弟給算計了。當然,我們說這個,并非歷史定論,因為歷史上有好多的謎案,我們今天都無從再去還原,沒法去解釋。但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卻可以通過現(xiàn)代人的推理和科學手段,研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