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炫富”好像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新名詞,但是,它所指涉的那些行為與現(xiàn)象卻十分古老,古老到打從有富人開始,便有了種種利用財富去區(qū)分人我之別的做法。今天大家去意大利膜拜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大師的杰作,其實就是在欣賞當時意大利富商和權(quán)貴炫富的結(jié)果。盡管炫富的歷史悠長,而且地理上分布延廣,可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炫富,還是有著不太一樣的意義。例如南太平洋各大群島上那著名的“夸富宴”(potlatch),請客吃飯請到了傾家蕩產(chǎn)、自毀珍財?shù)牡夭?,表面上看費人思量不可理喻,但人類學(xué)家卻解讀出一種社會關(guān)系的獨特建構(gòu)。
那么,今天中國的炫富又有沒有它特殊的形式和意義呢?就拿名噪一時的郭美美來說吧,她炫耀財富的辦法,就是把自己擁有的名貴財貨一一拍照上網(wǎng), 秀給她所不認識的網(wǎng)民看,結(jié)果引來公憤,開啟了一連串的人肉搜索,意外追究出中國慈善團體到底有沒有浪費公眾捐款的討論(因為在照片中展示蘭博基尼跑車的郭美美曾經(jīng)自稱是“中國商業(yè)紅十字會”的經(jīng)理)。
雖然這件事的焦點早就轉(zhuǎn)移到了慈善機構(gòu)的公信力問題上頭,不過我仍然覺得郭美美那種炫富方式很有趣,很值得細想。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炫耀了這么多昂貴的好東西之后,換來的不是大家對郭美美的艷羨甚至佩服,而是大規(guī)模的鄙夷及辱罵。我很好奇,難道郭美美之前完全料想不到群眾的反應(yīng)?難道她不知道今日一般網(wǎng)民對于炫富的反感?
一方面是少數(shù)人越來越肆無忌憚地消費,并且以消費去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則是大眾對富裕階層的日益仇恨,動輒便在網(wǎng)上謾罵一切稍微有點好日子過的精英。一方面是炫富,另一方面是仇富,這便是當前中國式炫富的最大特色了。請恕我孤陋寡聞,在此之前,我還真不曾聽說有哪一個社會是以激起反感和怒火為目標的。
當然,這也不是2011年才有的新鮮事了。幾年前,經(jīng)濟學(xué)家茅于軾先生和史學(xué)家薛涌先生關(guān)于該不該“替富人說話”的討論,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集體情緒之上。但是這些討論始終沒有告訴我們,像郭美美這種人為什么要在明知仇富情緒十分普遍的狀況下,還要在鏡頭前擺出一副相當陶醉的表情去拍攝那些錦衣華服的場面。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許多在網(wǎng)上炫耀過財富的“富人”根本只不過是假富人,他們的身家和那些仇恨富人的百姓相去不遠,說不定他們甚至也曾有過仇富的情緒。為什么他們要在人肉搜索這么發(fā)達的時代冒險裝作有錢人?
沒錯,今天在中國炫富是有風險的。當官的戴上一塊名表,就有丟官的機會;駕駛一輛拉風好車滿街轉(zhuǎn),就會面對被人劃花車皮的可能??墒?,這一點兒也不能減去中國人對“奢華”二字的迷戀。請注意,不是“高貴”,而是更赤裸裸更過分的“奢華”,成了所有時尚雜志與高級消費品廣告中最常見的字眼。這股潮流甚至演出了中國版的“夸富宴”,請人在酒店吃一頓埋單幾萬元,盡管從材料到廚藝完全值不上那個價錢;送人一條煙平均每包三百大洋,盡管抽起來感覺就和一包十來塊的貨色差不多。同樣,喝“拉菲”不一定是因為它有多好,而是因為它貴。即使某些喜好炫耀性消費的人常把“錢不是問題”掛在嘴上,但他們的消費方式卻正顯示出錢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在這個如此敵視富人的社會里頭,我們流行為了花錢而花錢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