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的出行衛(wèi)隊(1)

交通里的玄秘事兒 作者:卜春燕


黃帝生活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公元前2600年左右,他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他沒有耽于享樂,而是陷入了沉思。不久,他召來3位大臣,讓他們每人去做一件事。

什么事呢?

原來,一是制造車、船,開發(fā)交通工具;二是修建道路,力圖四通八達;三是結(jié)合道路劃分疆域,建立行政管理體系。

此后,黃帝的余生就奔波在開山通路的事業(yè)中。他辛勞終生,沒有一刻休息。

那么,他為什么要歷盡磨難修建大路呢?

原因是,他在巡查國家時,如果道路不暢,無法通行車輛,會浪費時間,也容易發(fā)生意外;氏族成員出行不便,難以從事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活動;另外,有些部落還沒臣服,在征伐時,需要大路保障快速行軍,同時運輸軍糧。

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這也是中國大規(guī)模筑路的開端。以此推算,中國大路的修建史,應有4500多年之悠久。

黃帝親身參與到修路工程中。經(jīng)過艱苦的奮斗,一個龐大的交通網(wǎng)終于形成。

首都的大土丘一帶,再也沒有攔路的荊棘荒草,市集中,身影交疊,呼聲沸騰,來自各處的古人在熱火朝天地交換各種物質(zhì)。

隨著道路的通成,“道路通行證”出現(xiàn)了。

其實,所謂的“道路通行證”,就是合符。合符由竹、木、石、金、銅等制成,一般有兩份,一陰一陽,分別由兩個人持有;也有多份的合符,由多人攜帶。

起初,合符是一種信物,用來表明身份,相當于身份證或護照,供雙方或多方勘合、驗證、取信。后來,這些木制身份證或石制護照,逐漸應用到通行方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