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夜星光燦爛(1)

觀念的藝術與技術的藝術 作者:蔣原倫


——身披屏幕的新一代

寫下這個題目時,我聯(lián)想到的不是金雞獎、百花獎的頒獎大會,或好萊塢的幾十屆盛典,而是想到了前些日子看的“達人秀”和央視的“星光大道”,想到千千萬萬做著明星夢的年輕人。

無論是大眾文化最熱情的歌頌者、擁抱者,還是其最嚴厲的批判者,在電視選秀節(jié)目產生之前,都不會料到文化工業(yè)和電子技術相結合,會有如此的創(chuàng)造力,能在一個娛樂節(jié)目中制造成批的明星,它不僅能滿足一部分人的明星夢,還能將扮演明星作為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游戲,使得每星期都有明星產出,使得造星成為日常文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明星一直是大眾文化的焦點,光芒四射。明星在大眾文化和電子文化中的作用,有點像典型在文學作品中的地位,記得當年討論文學作品,會在人物塑造典型不典型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其實,再典型的文學人物都是躺倒在紙面上的,而明星則是站立在銀幕熒屏上的,有時,一部故事平平的電影,有了大明星,就有了質量的保證,或者說票房就有了保證。

英國學者理查德·戴爾在多年前寫了一部學術專著《明星》,似乎就有了明星學或明星研究這檔子學問。書中概括了有關電影明星的社會學和符號學的諸種研究視角,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當然,明星更可以歸于神話學的范疇,這是大規(guī)模的文化工業(yè)、現(xiàn)代傳媒、金融資本主義這三者合謀生產的現(xiàn)代神話,在這一神話中,“明星制是它們制造出來的第一批產品”。

所以,以下的說法有助于人們加深對明星現(xiàn)象的認識,如:明星是“無權勢的精英”——“他們的制度性權力十分有限,或者說不存在,不過他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都會引起相當大、有時甚至是極大的興趣”;明星是“虛構事件”,因為“明星看上去充滿意義,但實際上空無意義”;“明星是這樣一種映像,公眾從中揣摩以調整自己的形象??一個國家的社會史可以用該國的電影明星書寫出來”;等等。

就我本人,更感興趣的是《明星》一書中所提及的媒介學立場,即認為是特寫鏡頭創(chuàng)造了電影明星,特寫不僅是“無聲的獨白”,還能將明星從一群演藝人中凸顯出來,以亞歷山大·沃克的說法:“在攝影機貼近到足以攝下表演者的個人特征之前,電影明星一直不能從舞臺演員群體中脫穎而出,而特寫鏡頭正是擺脫的第一步??它把表演者同周圍隔離開來,把觀眾的目光集中于表演者的容貌和個人特征,而且有時候幾乎同他或她的表演才華毫無關系。這應該是突破舞臺傳統(tǒng)的決定性一步,是構筑藝人獨創(chuàng)性的最有潛勢的手段,也是觀眾和電影演員兩者的情感在心理上互相交流的開始。”①

戴爾研究的是銀幕上的明星,培育一位電影明星,無論從經濟成本還是從時間成本看都是昂貴的,一個明星的成長有漫長的過程,還要有天賦和種種機緣。當然還有更為緊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須扮演某個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艷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作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為生活中的明星。這個前提常常被人們所忽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