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文令[九死一生后,我選擇寬?。荩?)

天意眷顧倔強的你 作者:丁天


“所以因為他們的貧窮,你的寬恕變得輕易了?”

“不,一點也不,因為原諒他也是拯救我自己。如果我一直仇恨他,我自己逃脫不了,這也是一種苦難。這些年,我一直覺得我救贖不了自己的靈魂,我覺得我的靈魂永遠跟苦難纏在一起,永遠糾結(jié)不清。這樣的我不幸福,像身處一個黑窟窿里。直到我自己決定進行寬恕,更難得我今天能夠面對他,我感覺我的精神像洗過了一遍一樣。”

“可是如果你不是身處今天這樣的地位,擁有足夠的財富的話,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嗎?”

“也許不行吧。但是我覺得有時候比起財富,苦難是一個對男人最好的學(xué)校,當然我不能說感謝這種經(jīng)歷,但這種經(jīng)歷可能也是提升我生命價值和緯度的一個客觀條件。”

“無論如何,做這樣一件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氣?!?/p>

“我覺得‘勇氣’是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最基本的素質(zhì)和條件?!?/p>

雖然“殺人償命”這項古老準則在中國法律的庇護下得以實施,讓越過底線的人為他做過的事付出代價,但法律真正懲罰的是一個人做過的事,而不是他這個人,更不應(yīng)該是他周遭的人和他之后的人生。

誰都可以埋葬過去,重新開始。懷抱信仰,懷抱曾經(jīng)相信的自己,懷抱曾經(jīng)懷抱的希望,這是人的特權(quán),也正是寬恕的真正意義。

得出這樣的結(jié)果,也意味著這場救贖之旅到此終結(jié),但令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是,經(jīng)過一夜修整的陳文令,在第二天早上再次獨自去往那個山村的貧窮家庭,再次挑戰(zhàn)寬恕與人性的底線。

陳文令最終對肖和銘坦承自己就是當年的受害者,肖和銘愣了許久,訥訥地說了一句“重新做人”,而他年老的父母在旁邊羞愧地背過臉去。直到最后所有人離去,只有肖和銘年邁的父親佇立在門口,盯住鏡頭,久久未曾挪移——那是一種像火又像灰的目光,滿是貧窮卻保留著未被粉碎干凈的尊嚴。

讓我們重新開始

剛在寬恕行為中得到自我解救后不久,2012年 3月,在西澳雕塑展上,陳文令一件參展名為“童年——早晨”的雕塑品在珀斯海灘被盜,價值 6.5萬美元。就是在這個異國的海灘展覽上,一個千里迢迢從北京工作室漂洋過海來到此地的“紅色男孩”被生生分成了兩部分,折斷的足部殘留原地,上半部分被全數(shù)盜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