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次靠近這只裹滿紗布的狗,從頭至尾仔仔細細察看,希望能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它就是一只珍貴的喜馬拉雅野犬。哦,它唇吻間的胡須呈水紅色,這是喜馬拉雅野犬的一個特征;哦,它的脊梁微微向上隆起,資料上說,純種喜馬拉雅野犬的脊梁都是向上隆起的;哦,它的整條狗尾像遭了鬼剃頭一樣,狗毛都脫落了,但尾尖那撮毛卻完好無損,蓬松如盛開的菊花,這一點也基本與喜馬拉雅野犬的生理特征很相似……我正一點一點地努力搜集眼前這只裹滿紗布的狗確實是喜馬拉雅野犬的證據。突然,我愣住了,渾身發(fā)冷,就像有人兜頭潑了我一盆冰水似的,從頭涼到腳。我看見,眼前這只狗的尾巴,竟然朝我友好地搖了起來!這讓我比看見一棵樹突然會走路還要驚訝。狗會搖尾巴,喜馬拉雅野犬屬于狗類,當然也會搖尾巴。狗搖尾巴,是一種示好行為,表達內心的喜悅、感激和友愛。但是,只有人類豢養(yǎng)的家犬才會向人搖尾巴。從沒聽說過一只純種的喜馬拉雅野犬會朝兩足行走的人搖尾巴。事實上,喜馬拉雅野犬極具野性,異常兇猛,敢只身與山豹搏殺,從不畏懼任何猛獸,也從不向人類搖尾乞憐。哀牢山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山民撿到一只還在吃奶的喜馬拉雅幼犬,抱回家飼養(yǎng)。四個多月后,幼犬長大,與當地土狗不同的是,它從不向主人搖尾巴,更不會撲到主人懷里撒嬌。它的尾巴仿佛是一根僵硬的棍,或者平舉,或者直豎,顯示出內心的獨立、自由和野性。除每天給它投食的主人外,任何人只要一靠近它,它就會齜牙咧嘴地咆哮。在哀牢山區(qū),喜馬拉雅野犬還有一個別名:不會搖尾巴的野狗。
眼前這只裹滿紗布的狗,朝我搖起了尾巴,這等于使用了排除法,排除了它是喜馬拉雅野犬的可能。
我又試探著伸出手去撫摸它的耳朵,它柔順地把頭偏過來,以方便我撫摸。我與它四目相對,它的狗眼里溫情脈脈,似乎還閃動著一層朦朧的淚光,透出無限的感恩之心。喜馬拉雅野犬的眼睛,比狼的眼睛更冷酷更堅硬更野性。這又是一個有力的佐證,證明它絕非珍貴的喜馬拉雅野犬。
這份報告是裴工遞交我的,眼前這只裹滿紗布的狗,有這么多疑點,有這么多破綻,我這樣一個“半桶水”的動物學家都能毫不費力地一眼就看穿,又怎么可能瞞得住裴工一雙火眼金睛呢?
我決定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
我再次審閱手中的這份申請報告,這是一份格式申請書。按規(guī)定,一只需要救治的野生動物送到我們野生動物救護站,需要經過三道審查鑒定,方能由我最后拍板定奪。申請表上有這么幾項:原始撿送人、初審鑒定人、復審鑒定人、終審鑒定人。這四個空格里分別填寫著銅鑼寨小學教員莫龍甲、技術員倪曉春、項目組負責人孔金鳳和業(yè)務處處長裴國梁。
我決定從源頭開始查起,順藤摸瓜,搞清楚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銅鑼寨小學教員莫龍甲的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