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姬陵回到德里要五個鐘頭的車程,車上的人都睡了。我望向車窗外,“好美呀,月亮!”彎彎的月牙,就像鑲了四分之一金邊的圓圈,圓圈里是透明的,像孩子們吹起的泡泡。月亮下方千層糕似的彩霞,描著銀白、灰黃、金黃、紫紅、鮮紅、橘黃各種顏色,一層層落到印度人家的院落。
從德里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泰姬陵的路途中,我看到的是滾滾的黃沙和破爛的民居,路邊的瘦牛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真奇怪,這里的牛怎么會在街道邊的住宅出現?車子在紅綠燈前停下,車窗外一個又黑又瘦的婦人抱著骨瘦如柴的小孩,兩個人各用五根手指碰觸著嘴唇,示意他們需要吃的。路邊草席覆蓋著一個人。我想是個沒有生命的人,周圍沒有誰去理會他。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這里的人又有著什么樣的生命?這里有美麗的彩霞,生命不該是這樣的,為什么他們的生命就這樣的暗淡?這樣的悲哀?這樣的沒有光彩?
到了泰姬陵,導游叫我站在一個點上,前面是泰姬陵,后面是一座拱門,他要我看的是前后比例的對稱、平衡和幾何圖形的設計。我看到的是天堂、地獄極端的對比。前面拱門后的花園深處是雪白光鮮完美的大理石建筑物,后面拱門外拋下的是塵土般破爛的民居。
這座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為紀念已故愛妻泰姬·瑪哈而建立的陵墓,一共動員了兩萬名世界各地的工匠、書法家分工合作,花了二十二年時間才打造成這座偉大藝術建筑。我們走進拱門,拱門頂上有二十二個圓形小石柱,每一個石柱代表一年。進了花園,中間是長長的大理石水池,水池兩旁是翠綠的青草地和樹木,池里映著陵墓的倒影,仿佛置身于真實與虛幻之間。導游對著我按了一下快門,他說我的太陽眼鏡可以反射出這完美的建筑。
主體建筑外觀以最高級純白色大理石打造,內外的花卉圖案采用自然的寶石鑲嵌,有水晶、翡翠、孔雀石和珊瑚,導游用手電筒一照,頓時一片透明亮堂。
陵墓旁邊的回廊是雪白大理石花朵浮雕,光鮮亮麗,每一朵都是雕刻藝術家的心血。人在萬花叢中,天氣雖然炎熱,竟也感到徐徐涼風襲來,偶爾還有幾聲回響,令人迷惘低回。
陵寢正中央泰姬·瑪哈和沙·賈汗的紀念碑,仿佛一對珠寶裝飾的盒子放置在雕刻精美的屏風中。
走出這有三百五十五年歷史的建筑物,心中贊嘆著偉大愛情的力量。他送給她的不是多少克拉的珠寶鉆石,他送給她的是不朽的世界遺產。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泰姬瑪哈陵是“一滴愛的淚珠”,“生命、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只有一滴愛的淚珠,泰姬瑪哈陵,在歲月的長河里流淌著,光彩奪目,永遠,永遠”。
泰姬瑪哈陵早中晚呈現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燦爛的金色。白天陽光下是耀眼的白色,外墻嵌著寶石被太陽映射得七彩繽紛,像鉆石一樣閃閃發(fā)亮。夕陽斜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
有一天,它那輝煌燦爛的光芒和七彩的顏色,會不會映照著印度苦難的百姓,給他們的生命帶來光彩,帶來像彩霞一般的顏色?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