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遲早的事,或許還是自己一直所期待的?姬寤生不敢在這個問題上過于追究。他所做的,是看著兄弟一步步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有一天,鄭國兩座城的城宰送來一份報告,匯報最近共叔段突然給他們發(fā)文,要求他們以后必須向共叔段匯報工作,提交賦稅。這兩座城分別位于京的西邊和北邊。接到報告,姬寤生長嘆了一口氣。
自己的弟弟終于在反叛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zhì)性的一步。
奇怪的是,對于這種明目張膽的背叛,姬寤生沒有勃然大怒,更沒有馬上興兵討伐,而是把這兩份文件壓了下來,當作沒發(fā)生一樣。
這樣息事寧人的做法遭到了鄭國大臣的激烈反對,一位叫公子呂的大夫馬上跑來見姬寤生。春秋時,諸侯的兒子常常在名字前冠以公子二字,孫子則冠以公孫二字。
公子呂是鄭武公的弟弟,從輩分上是姬寤生的叔叔,所以說話相當直接。
“國無二主,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要是想把鄭國送給共叔段,那我現(xiàn)在就去京邑跟著他干,要是你還想當這個鄭國的國君,請馬上除掉他。不要搞得百姓生出二心?!?/p>
姬寤生封兄弟在京邑,上卿站出來反對,現(xiàn)在默許兄弟私招城池,連鄭國的公室都站出來反對,姬寤生已經(jīng)爭取到足夠的力量,似乎沒有必要再忍耐了??傻冗@位暴脾氣的叔父說完,姬寤生輕聲說了一句:
“不用管他,他會自取滅亡的?!?/p>
姬寤生之所以遲遲不動手除掉弟弟,還是有原因的。忍耐常常會被誤解成猶豫,而怯懦也常常會被以為是忍耐。從后面的事情來看,姬寤生做事果斷、出手狠辣,絕不是猶豫和怯懦的人,他遲遲不肯出手,一定有他的原因。
時機尚未成熟。除了王公貴族的支持,他還需要另一種支持:民眾的支持。共叔段因為為人灑脫、長相英俊,在鄭國百姓中支持率一直很高。要是鄭國來一次全民“選舉”,只怕獲勝的會是共叔段。
公子呂氣呼呼地走了,走之前,姬寤生說自己會盯住共叔段,絕不讓這小子亂來。事實上,共叔段很快又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