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率領(lǐng)各部落推翻商王朝的暴政,建立了西周,這次革命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記錄的第一次“中國合伙人行動”,周武王是創(chuàng)業(yè)的發(fā)起人,實施骨干;其他部落是出資人。
是合伙人自然就要分紅。建立周朝后,周武王于外大封諸侯,用諸侯國作為王室的屏障;于內(nèi)往往會任用一名王室貴族為上卿,幫助王室管理民眾,打理政務(wù)等。歷史上,在上卿這個重要的職位上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人才,比如周成王時執(zhí)政的周公旦、周穆王時執(zhí)政的祭公謀父等等。
姬寤生的父親鄭武公也是這個榮耀隊伍的一員,但姬寤生卻沒有遺傳父親的優(yōu)秀作風。他雖然時不時派人到洛邑送點工作報告,他本人卻經(jīng)常不到崗。
從地理上來說,鄭國跟周國緊挨著,去一趟也不太費事,可姬寤生就是很少去洛邑。
姬寤生的爺爺鄭桓公對周王室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父親鄭武公也是任勞任怨,在王室搬家的過程中出錢出力,后面也經(jīng)常丟下鄭國的事情來打理周王朝的政務(wù);但偏偏姬寤生對待周王室卻很消極。
時間一長,姬寤生的消極怠工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按照周武王當年的規(guī)定,諸侯要每年派大夫來洛邑匯報工作,以及交納貢賦,三年要派國中的上卿來,而五年,諸侯應(yīng)該親自來。這種貢賦是王室的重要收入來源。作為王室上卿,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大家及時納貢,如果有不來的,上卿就應(yīng)該組織軍隊武裝繳貢。具體來說,一次不來朝的就降職,再不來就收回其自留地,三次不來則要點起兵馬將他從地球上抹去。
因為姬寤生的消極不作為,搞得諸侯基本上都拖欠貢賦,如此一來,周王室的聲譽受到了嚴重削弱,王室收入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到了王室的正常運作,使王室成員的生活水準降到了歷史最低位。
最后,周平王先生實在沒辦法,只好決定再提拔一個能管事的人上來。
周平王找的人是西虢國的國君虢公忌父。這位忌父也是周王朝政府班子的一員,職位沒有姬寤生高,但工作態(tài)度很好,沒事就往洛邑跑。周平王對他印象不錯。周平王挑中他,應(yīng)該還有一些不能擺到臺面上的原因。
首先,忌父的虢國就在周國附近,以后打起招呼來方便些。其次,虢國是個小國,方便周平王控制。最后,還有一些歷史上的原因,忌父的父親虢石父是周幽王的親信,是“烽火戲諸侯”這出戲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