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驅(qū)山走海置眼前(3)

大唐李白2:鳳凰臺 作者:張大春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所謂,是指三峽兩岸高峰綿延,崖壁險巇,山峰突出江面數(shù)百丈,而江面狹仄之處,往往不及數(shù)十丈,是以才有“岸與天關(guān)接,舟從地窟行”的句子。古傳一說,謂地下之龍借水中長蛟之力而斗,拱石奮起,欲升天庭,而天水則自西發(fā)來,切鑿江床,日夕鎮(zhèn)壓之,使不能抬頭。

李白與吳指南自瞿塘峽順流行舟,看山不能深,試酒不覺量,才過夔門,心頭竟一陣驚悚—瞿塘峽關(guān),狀如天地門戶,江北赤甲山一嶺插天,盤曲如桃尖,為古巴國赤甲將軍屯營看守江龍之地。南對岸的白鹽山則無論晨昏晦雨,繞山上下總有一團亮銀的風(fēng)霧,閃爍不已。忽而目睹這景物,便聽見前后數(shù)船上的舟子們你一句、我一句,輪番吆喝著唱來:

尖山天上掉蟠桃,繞石白銀飛雪毛。千尺江深誰見底—

這時的江流也正由于地貌之變,千漩萬渦,怒激奮搏,縱使有多少人力欲屏擋排抗,恐怕也不能逆移尺寸。便此時,所有的舟子居然都停下手中槳楫,人人肅殺莊嚴(yán),有一種臨危授命、任天地操之弄之而不抵不拒的意態(tài),他們只環(huán)視著沖撞船身的驚濤駭浪,齊聲喊唱著最后一句:

將軍來洗戰(zhàn)龍袍!

此情此景,一面令人骨冷齒寒,一面也教人汗流浹背。李白與吳指南不能不取出酒漿,指點江山,欲言又止,只好以飲代言。直到夔門隱沒于峭壁以外數(shù)里,吳指南才冒出一句話來:“居然不死!”

在抵達(dá)官渡口之前就已經(jīng)喝得不省人事。他們?nèi)嗽谀习叮驹撓葧杭牧笋R匹,渡江赴鎮(zhèn)交割銀兩,之后再乘筏回棹往南岸,另覓一沿江下行的輕舟出峽。豈料兩人都醉眼乜斜,卻還心有旁騖。吳指南極力想要分辨的是這立身之處,究竟是江之南,還是江之北?而李白所想的則是萬里關(guān)山,倘或真的一去不回,與月娘可還有一晤之緣?

便在這時,渡頭船家正召喚著稀稀落落的往來行客登舟,有一聲沒一聲地喊:“客不壓艙艙不滿,巴山無水舟子懶—”

這船不大,可是旅人更少,數(shù)來計去,不過五六個肩挑貿(mào)易。船家意興闌珊,像是根本不欲起碇。

這時任誰都看見了:渡頭上一人須發(fā)戟張,衣衫襤褸,既沒有箱籠,也沒有包袱,肩頭卻站著一只雄姿傲視的鸚鵡。那人登上一船,肩上的鸚鵡則扭轉(zhuǎn)了脖頸,直朝李白叫喚,呼聲極似人語:“佳人與我違!佳人與我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