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shí)候讀二十四孝故事,總覺得有些故事實(shí)在荒謬,不合情理。如老萊子彩衣娛親,自己已經(jīng)“人生七十古來稀”了,還穿得花花綠綠,手里搖著撥浪鼓,躺在地上撒嬌,以娛雙親。如郭巨為了保證雙親的口糧不斷,把親生孩子活埋了,以節(jié)省糧食。甚至如王祥臥冰,鯉魚就有了破冰船的能耐,從冰封的水里躍出來。當(dāng)時(shí)年紀(jì)小,還不懂得批判,只在心里暗道:胡說八道。
不過,對閔子騫穿蘆花襖的故事,卻一直有所感動。
閔子騫生母早死,后母生了兩個(gè)弟弟,對他十分嫌棄。冬天制棉衣,弟弟穿的是棉絮,卻給他穿不能耐寒的蘆花。他為父親拖車,因天寒手僵,車韁墜地,翻了車,摔了父親。父親見他棉衣穿得最厚,以為他故意怠惰偷懶,就用鞭子抽他。沒想到鞭子打破了衣服,露出了蘆花,這才知道后母虐待的情事。父親發(fā)脾氣,要把后母休掉,閔子騫卻跪地求饒,為后母說話:“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本褪钦f,后母虐待我一個(gè)不要緊,要是把后母休了,另外兩個(gè)孩子也會喪失了母愛。
閔子騫的孝行,不如老萊子、郭巨與王祥那么“壯觀”,好像只是為后母求情而已。但是,這里透露的人情關(guān)系,的確令人深深感動。閔子騫心里想的都是別人,是兩個(gè)弟弟,是后母,而不是自己。自己吃點(diǎn)苦不要緊,只要?jiǎng)e人過得和和樂樂,世界也就有一些美好與幸福。
儒家講忠恕之道,“恕”就是為別人著想,閔子騫可以作為典型。這里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有同情與體諒。推而廣之,也可以拓充成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圣賢豪杰的氣概。再推而廣之,還可以變成“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偉大胸懷,甚至變成雷鋒精神。
不過,我還是喜歡閔子騫的原始恕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