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瑪竇說茶

品味的記憶 作者:鄭培凱


利瑪竇于一五八二年抵達澳門,一六一○年死在北京,在中國居留了二十八年。他晚年用意大利文把自己在中國的經(jīng)歷寫成札記,后來由金尼閣帶回歐洲,并譯成拉丁文刊行,流傳甚廣,被譯成各種文字,對歐洲的知識界影響深遠。

利瑪竇介紹中國,先綜論了名稱、位置與版圖,再介紹物產(chǎn)與工藝。他說中國地大物博,有三種東西是歐洲人完全不知道的,一是茶,二是漆,三是硝石。茶是飲料,漆是涂料,硝石是制焰火的原料。利瑪竇對茶的了解,大體是正確的,如說茶是一種灌木的樹葉,古書上沒有“茶”字,等等。在中國生活二十八年,總算沒白活,居然知道古書上沒有“茶”字。不過,也有推測錯的地方,如說“也可能同樣的植物會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發(fā)現(xiàn)”,是以為歐洲也許有茶樹,只是歐洲人不知道可以采葉制茶泡來喝。利瑪竇與中國人打交道,當然時常要喝茶,不過對其苦澀的口感似乎不甚欣賞:“在這里,他們在春天采集這種葉子,放在陰涼處陰干,然后用干葉子調(diào)制飲料,供吃飯時飲用,或朋友來訪時待客。在這種場合,只要賓主在一起談著話,就不停地獻茶。這種飲料是要品啜而不要大飲,并且總是趁熱喝。它的味道不很好,略帶苦澀,但即使經(jīng)常飲用也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保ê胃邼茸g)

他對制茶工藝的曬青、蒸青、炒青各道工序,顯然并不明了,只知道茶要品嘗,不可牛飲,還知道要趁熱喝。

他倒是知道日本人喝茶的方式與中國人不同:“他們(日本人)把它磨成粉末,然后放兩三湯匙的粉末到一壺滾開的水里,喝這樣沖出來的飲料。中國人則把干葉子放入一壺滾水,當葉子里精華被泡出來以后,就把葉子濾出,喝剩下的水?!崩敻]說的是明末時期的情況,的確如此。卻沒有人跟他解釋過,日本人喝粉末茶的方式,是中國唐宋時期的喝法,是日本人向中國人學了,卻相沿未變的飲茶之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