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四處訪求兩種面點,甜的是棗泥餅,咸的是芝麻醬燒餅。都屬童年記憶中的美味,多少有點尋回失落歲月的堂吉訶德精神,但這兩種面點也確實好吃,是山珍海味、魚翅鮑魚不能取代的。棗泥餅屬糕餅甜點類,以后再說,先說說吃芝麻醬燒餅的心得。
小時住在臺北,父母偶爾有了閑情逸致,會一家老小下館子,經(jīng)常去的有兩家北方小館,一是周胖子餃子館,二是一條龍餃子館。下小館,一般并不吃餃子,吃的是小菜跟芝麻醬燒餅夾醬肉。醬肉分醬牛肉與醬豬肉,我嫌牛肉偏瘦發(fā)柴,喜歡三分肥七分瘦的醬豬肉,特別是醬肘子。芝麻醬燒餅則是心中最愛,想起來就不禁吞口水。
其實,芝麻醬燒餅是大眾化主食,做法與蔥油餅類似,需要點巧思及細心,而且不能偷工減料。搟一張面皮,敷勻了芝麻醬,卷起來,做成饅頭大小的劑子,沾上芝麻,入爐烤,就是香氣四溢的成品了。關鍵是要外酥內松,口感結實卻又不像鍋餅那么硬,外有芝麻烤的香,內有芝麻醬烘酥的香。夾上幾片肥瘦相間的醬肘子,再灑一大撮芫荽,各種香氣并陳,馥郁芬芳,真如洛陽牡丹盛開。
現(xiàn)在的臺北再也尋不回兒時的美味記憶了。朋友介紹,去過幾次信義路上的都一處,只覺得芝麻醬燒餅不夠香酥,芝麻醬有點陳,而醬豬肉則肥者偏膩,瘦者發(fā)柴。倒是在北京,因緣際會,重逢了芝麻醬燒餅夾醬肉的美味經(jīng)驗。
有一次在北京超市突然發(fā)現(xiàn)天福號的醬肘子,心想,這不是慈禧太后指定上貢的好東西嗎?超市也賣芝麻醬燒餅,看來還有模有樣。于是,自己動手,如法炮制,覺得燒餅滋味不夠豐厚,口感略差,但天福號醬肘子果然名不虛傳,入口即化,香糯無比。這就動了念,在京師九城之內,找正宗的芝麻醬燒餅。
那歷程也稍帶點戲劇性。有當?shù)嘏笥褞サ聞匍T內一條偏僻的胡同,在一家極不起眼的小鋪里,兩個師傅正做燒餅。人們進進出出,看來生意不錯。我買了二十個,帶回香港,夾著天福號的醬肘子,整整吃了一星期。再去北京時,在德勝門內大街上尋訪,穿街走巷,就是找不到那條胡同。
美麗的記憶,居然再度遺失,遺失在北京城急速拆遷的胡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