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遷前后(6)

世界帝國的往事:大元王朝與耶律楚材 作者:陳舜臣


二十世紀日中戰(zhàn)爭的勃發(fā)地—盧溝橋,是金代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開始建造的,歷時三年竣工。它是一座石造的、美麗的橋。橋全長超過二百六十米,橋的拱門共有十一個,欄桿、望柱等都裝飾著千姿百態(tài)的獅子。以后的馬可·波羅向全世界介紹了它,并贊美它說,再也沒有比它更美的橋了。因此,歐洲人將它稱為“馬可·波羅橋”。

燕京的留守部隊與糺軍對峙的時候,這座橋僅僅建成二十多年。

盧溝橋之戰(zhàn),燕京的留守軍戰(zhàn)敗而退。

然而,糺軍沒有追擊。他們明白雖然擊退了留守軍,但是燕京城內(nèi)還有相當?shù)能婈狇v守。況且,他們只是一時怒起心頭,沖動而行,本來就是無計劃的。至于以后怎么辦,他們還全無打算。

唯一明確的是,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反亂軍。在此以前還能從政府那里領(lǐng)到一些微薄的收入,現(xiàn)在成了叛軍,連這個也指望不上了。

在雕刻著五百多頭獅子的橋上,他們的會議開始了。這座橋上掛有一副匾額,上書“廣利橋”,是章宗仿效徽宗皇帝的瘦金體書寫的。這是橋的本名,是個普通的名字,希望廣收利益的意思。

—“和耶律留哥取得聯(lián)系!”

—“投奔成吉思汗!”

無論怎么討論,也再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宣宗南遷的消息傳到了成吉思汗那里,他又派出了乙里只前去問責。

在成吉思汗看來,金國獻上了皇女和財寶,即為投降了蒙古。但是,金卻不這樣認為。

金也從南宋索取財物,卻沒有認為南宋投降于金了。從這個時候起,成吉思汗和金國之間,想法已經(jīng)出現(xiàn)分歧了。

“投降的金國未經(jīng)允許就擅自遷都,簡直豈有此理!”成吉思汗對此非常不快,不過并沒覺得有發(fā)兵征討的必要。

然而,他身邊的契丹將軍們—耶律阿海、禿花兄弟及石抹明安等,頻繁地進言攻打燕京。

其中最熱心的是石抹明安。他與耶律阿海一樣是恒州籍的契丹人,原是胡沙虎的部下,在與蒙古軍交戰(zhàn)中,心有所感,單身降伏于蒙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