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節(jié)到了(1)

紅岸止 作者:程黧眉


春節(jié)終于到了。

蘇聯(lián)喜歡車大爺和方姨家過年前的氣氛,方姨繼承了達斡爾族婦女剪紙和刺繡的本領,她今年給朱淡寧繡了一個牡丹的枕套,是大紅色的牡丹。方姨說:“小朱,你要喜興點,別老一天到晚那么素氣,跟林黛玉似的脲唧唧的,整天愁眉苦臉有啥用啊?他爸是不在了,但是你還有孩子,讓自己精神起來,別人看著你也高興呢!”

“白牡丹”朱淡寧接過這充滿世俗喜氣的紅牡丹枕套。她平時最不喜歡這樣俗氣的花樣,但是今天,她覺得這枕套上面的紅牡丹預示了吉祥,她愿意享受這樣的祝福。

年三十這天,方姨按照達斡爾族的習俗在餃子餡里放上白線,說吃到的人能夠長命百歲;還放了幾枚硬幣,號稱“金元寶”。

夜里12點吃餃子的時候,蘇聯(lián)覺得牙被什么硬的東西硌了一下,然后就有一顆牙掉了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和那顆牙打了一架,結果當然是牙輸了。蘇聯(lián)高興地蹦了起來:“我吃著金元寶啦我吃著金元寶啦!”

“哎呀,我們蘇聯(lián)是有福氣的人??!”方姨拍拍蘇聯(lián)的頭,這個善良的女人在分餃子的時候做了手腳,讓蘇聯(lián)和弟弟都看到了驚喜。這些朱淡寧都看在眼里,心里充滿了感激。她站起身,走到廚房,對著深冬的夜空凝望,外面每一聲鞭炮的噼啪響,都會在她的心房引來震顫,她默念著蘇若谷的名字,淚流滿面。每年的大年初一,這個樓里都有一個多年不變的儀式:孩子們約好一起樓上樓下挨家挨戶拜年。他們結伴從三樓走到一樓,每家都不落下。這樣的順序也是多年的經驗,等到拜完最后一家,就可以直接飛到外面放鞭炮了。

這個樓里的每戶人家,都在初一這天留人守候,即便是外出拜年走親戚也不例外,目的就是要等待這些孩子的到來。有時差了哪個孩子,他們還會惦記著,留下給他或她的那份糖果,待到這個孩子再來時送上。

孩子們中總有一個膽兒大的,帶頭進去給大人敬禮,說聲“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叔叔阿姨過年好”!然后拿到一份糖果就可以走了,剩下的那些魚貫而入照葫蘆畫瓢也說一遍,陸續(xù)拿到自己的那一份,接著再到下一家,“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叔叔阿姨……”

這個樓拜年的隊伍中,往往打頭陣的是克飛,而蘇聯(lián)卻是最膽小的那一個,她總是跟在人群中,像一個小尾巴,甩也甩不掉,又不得不黏著,最后一個進去,有時拿不到最好的糖果,但是她不覺得委屈,她喜歡在人群的外面,做那最后一個。

有的人,天生就屬于冷眼旁觀的一類,蘇聯(lián)就是,隔岸觀火是她的強項。

拜年回來,蘇聯(lián)的衣服兜里裝滿了糖果,一進屋,她就把它們都倒到床上,按照好吃的程度分成幾個等級,最不好吃的硬糖先吃,那些貴的奶油糖都留到最后,它們被藏在最隱蔽的地方。等到其他的糖都吃完了,再把它們拿出來,一點一點剝開糖紙,先用舌頭慢慢去舔,再細細地品味那淡淡的奶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