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說到“霧霾”,不過大家可別以為“霧”和“霾”本身就是一回事。其實,霧是霧,霾是霾,兩者是不同的,而且從性質上講,霧和霾的區(qū)別還很大。
霧是我們生活中多見的,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的產物,比如冬天,我們戴著眼鏡從氣溫較低的室外,進入較為溫暖的室內,鏡片上會形成一層霧氣。而霾的“殺傷力”要大一些,因為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碳氧化物組成的。如果我們過多地吸入霾,就很可能會引發(fā)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霾多的天氣,不是空氣質量不佳、能見度低那么簡單,還很可能會成為引發(fā)人類疾病的隱患,我們必須重視。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霧。
霧,是由大量在近地面空氣中懸浮的微細水滴或冰晶凝結而成的,從氣象學上講,如果我們無法看到1千米以外的目標物,那么這種天氣現象就稱為“霧”。
不過,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霧也被分為輻射霧、平流霧、蒸汽霧、鋒面霧、上坡霧、冰霧、凍霧、低霧等。
霧對我們生活和身體最大的影響是,大霧天氣容易夾雜著較多的灰塵顆粒,如果人長期生活在大霧天氣,呼吸道就容易受到影響,引起塵肺、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而且,霧會大大降低能見度,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容易引發(fā)交通意外。
而霾是什么呢?霾的形成比霧要復雜一些,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首先,水平方向的靜風現象變多。由于我們現在生活的城市普遍是高樓林立,高樓大廈就會成為水平靜風的阻力,從而增加了地面的摩擦系數。本來風可以帶來塵埃,也可以把塵埃送走,可是在樓高、人口密集、建筑物密度高的城市,地面摩擦力大,對風速的削弱也大,使得很多風帶不走原本應該要向外擴散的塵埃,導致城內積累的空氣污染物越來越多。
其次,空氣垂直方向會有逆溫現象。何謂“逆溫現象”?就是城市高空空氣的溫度比低空空氣溫度要高的一種現象。在非逆溫的正常情況下,積累在城市的污染物雖然不能往外擴散,但也并非苦無出路,它們可以向上漂浮,進入城市高空,通過大氣循環(huán)來排走。如果城市上空出現逆溫現象,那問題就比較麻煩了,由于高空是高溫,低空是低溫,受氣壓的影響,污染物很難從低溫處走向高溫處。于是,污染物想進入大氣循環(huán),離開城市低空范圍也變得舉步維艱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城市的污染物之所以越來越多,還有內在原因,那就是城市本身排放的污染物,汽車尾氣、工業(yè)排放等,都使城市懸浮物大量增加。這些懸浮物碰上本身就無法外排的空氣污染物,便進一步加劇了空氣污染物的積累程度,促進了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