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初的記憶與夢境

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一項針對夢境和聯(lián)想的調(diào)查可能被證實是有用的:個性人格無論在夢境中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都不會改變,但在夢境中時來自社會的壓力相對較小,也無需那么多的戒備與隱藏,個性得以更多的釋放。然而要破解人們賦予自己以及個人生活的意義,最有力的幫手便是他們的記憶庫了。每一份記憶,哪怕是被他們自己視為微不足道的瑣事,都很重要。只要記得,就說明它們值得記憶,而之所以值得記憶,是因為這些都與他所設(shè)想的生活相關(guān)。它在對他們附耳低語,“這是你應(yīng)該期待的”,或“這是你一定要避免的”,甚至斷言“這就是人生”。在此我們必須重申,經(jīng)驗本身并非如它們在記憶中所占的地位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們的用途——被用來印證生命的意義。每一份記憶都經(jīng)過了我們的粉飾。

要了解個體理解生命的特有方法始于何時,以及要揭示他們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形成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的,早期的童年記憶格外有用。最初記憶之所以擁有如此特別的地位,原因有兩個。首先,它儲存了個人對于自我及環(huán)境的最初基本判斷。這是他們的第一份表現(xiàn)評估,第一個多少接近完整的自我標記,也是第一次被提出要求。其次,這是人們個體自覺的起點,直至這個時候,人們才開始書寫自己的人生傳記。因此,我們常常能在其中看到弱小、不足的自我感知與將強大、安全視為理想目標的反差。就心理學(xué)的目標層面而言,這份記憶究竟只是人們能夠想起來的最初記憶還是真正的最初記憶,乃至這份記憶本身是否源于真實事件,都無關(guān)緊要。記憶之所以重要,僅僅在于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在于它們所展現(xiàn)出的對于生命的解讀,乃至對于現(xiàn)在和未來的影響。

就讓我們看幾個有關(guān)最初記憶的例子,瞧瞧它們所展示出的“生命的意義”吧?!翱Х葔貜淖郎系粝聛?,燙傷了我。”這就是生活!如果一名女子的人生以這樣一種方式開端,那么她會時時感到無助,總不由自主地夸大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危險與困難,這也就毫不奇怪了。如果她會在心底里責怪其他人沒有好好照顧自己,我們同樣不應(yīng)感到驚訝。畢竟曾有人粗枝大葉地將一個小孩子丟在一旁,讓她陷入這樣的危險之中。另一個對于世界的類似印象來自另一個最初記憶:“我記得三歲時曾經(jīng)從童車里摔出來過?!边@段最初記憶后來演化成了重復(fù)出現(xiàn)的夢境:“世界末日就要來了,我在午夜醒來,發(fā)現(xiàn)火光映紅了天際。星辰紛紛墜落,另一顆星球飛快地向我們撞來。但就在撞擊發(fā)生前的那一瞬,我醒了。”這名病人還是一位學(xué)生,當被問到是否害怕什么時,他回答:“我害怕無法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焙茱@然,最初的記憶和不斷重復(fù)的夢境令他氣餒,一直加重著他對于失敗和災(zāi)難的恐懼。

一名十二歲的男孩被帶來就診,他有遺尿(尿床)的問題,而且總是與母親發(fā)生沖突。他最初的記憶是:“媽媽以為我走丟了,沖到街上大聲叫我的名字,她嚇壞了。但我從頭到尾都躲在家里的碗櫥里?!痹谶@段記憶里,我們可以讀出這樣的意味:“生命意味著通過制造麻煩來贏得關(guān)注。只有通過欺騙才能獲得安全的保護。沒有人關(guān)注我,可是我卻能愚弄別人?!边z尿能夠確保男孩始終處于擔憂與關(guān)注的中心,而他的母親則用自己的緊張和對他的焦慮肯定著男孩對于世界的認知。

在上面的案例中,這名男孩早早得到了“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危險”這樣有關(guān)生命的印象,并且得出了結(jié)論,即,只有別人因他的行為而不安時,他自己才是安全的。唯有如此,他才能安撫自己說,身邊的人會在他需要時趕來提供保護。

下面是一名三十五歲女子的最初記憶:“那時我正一個人站在黑漆漆的樓梯上,某個只比我大一點點的表哥打開門,跑下來追我。我被他嚇壞了?!睆倪@段記憶看來,她可能不太習(xí)慣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尤其是無法與異性輕松相處。事實上,她的確是獨生女兒,而且在三十五歲時仍然未婚。

而下面這個例子則展現(xiàn)出了一種發(fā)展得較好的社會情感:“我記得媽媽讓我推小妹妹的嬰兒車?!钡幢闶窃谶@個例子里,我們?nèi)杂锌赡苷业揭恍┎荒敲捶e極的痕跡,比如只是擅長與較弱者相處,或是對母親的依賴。當家庭中有新的孩子降生時,引導(dǎo)大孩子們一同來照顧嬰兒通常都會是最好的選擇,這能夠幫助大孩子們學(xué)會關(guān)懷家庭中的新成員,并給他們提供分擔責任、幫助他人的機會。如果大孩子們愿意幫助父母,他們就不會覺得新生嬰兒搶走了原本屬于自己的關(guān)懷與重視,不會心懷怨恨。

想要與人共處的欲望并不總是意味著對他人的真正關(guān)注。在被問到最初的記憶時,有一名女孩這樣回答:“我在跟姐姐和兩個女孩朋友一起玩?!痹谶@里,我們很自然地看到了一個孩子正學(xué)著與人相處。然而,當她提及自己最大的恐懼時,我們才對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說:“我害怕被扔下。”由此,我們應(yīng)當可以察覺到獨立性的缺乏。

一旦找到并理解了一個人賦予生命的意義,我們就擁有了解密他整個人格的鑰匙。人們常說“本性難移”,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只不過是從來沒有找到過那把正確的鑰匙。正如我們已經(jīng)看到的,如果不能找出最初的錯誤之所在,那么一切論證或治療都必然是徒勞的。而唯一的改進之道就是幫助人們以一種更強調(diào)合作、更有勇氣的方式來看待生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