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母山植物園里的草花園也令人目不暇接。唇形科的半枝蓮開藍紫色小花,兩兩并生,因為它們在花莖上,偏側(cè)一面長成總狀花序,所以得名“半枝”吧。每朵小花下唇有片白斑,遙遙望去像有一顆閃光的露珠凝在了上面。
“夏枯草”名字很美,因其夏至后即枯萎而得名,起意本是樸素,卻自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風(fēng)情。此時離夏至還早,但園中這幾叢夏枯草已經(jīng)過了盛花期,紫色的小花冠凋落了大半,剩下寥寥的幾朵,倒也有一種簡凈的美。
釣鐘柳的花型很像唇形科植物,一查卻是玄參科的。花譜上說它們以花色繁麗聞名,眼前這幾株卻是清爽的白色,靠近花萼處依稀捎帶出一點淡紫。毛地黃冒得好高,密密的總狀花序生得豐饒,讓人覺得“八面玲瓏”這個詞說不準也可以有別的美好意思。它們盛放的花冠有的純白,有的玫瑰色,花冠內(nèi)側(cè)有繽紛的豹紋斑點,待放的花冠則是淡淡的青黃色。
毛茛科多生美艷之物,黑種草是第一次看到。它的花型奇特、難以描述,葉片又長得如同精細的蛛網(wǎng),更增添了此花的神秘感。它的美有點像妖精的美,渾身上下充滿令凡人無法參透的詭異魔法,繞著它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企圖找到一個語言的突破口,最終卻只能緘口不言。
羽扇豆就是歌里唱的“魯冰花”。小時候聽到“魯冰花”這個名字,想象它是某種比冰山上的雪蓮還要晶瑩清通、近似透明的花朵,想不到卻有如此華麗的色彩?;ㄐ褪嵌箍浦参锏湫偷哪樱浩彀炅涟咨?,而龍骨瓣上的顏色紫得聚精會神,有著光滑的綢緞感。
以前翻花譜注意到柳葉菜科有一種植物名叫待宵草,又名月見草;所謂“待宵”“月見”,指的是它們傍晚開花天亮即謝。這有著好聽名字的植物我一直沒有親眼見過,但與其同科屬的美麗月見草在照母山上一開就是一大片,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花。它的花瓣疏朗簡潔,初開粉白色,然后漸漸轉(zhuǎn)變成柔和的水紅色,花瓣上有細致的紫紅色脈紋,配上淺黃的花藥,的確十分“美麗”。
培植花卉固然璀璨迷人,但三月以來給我最多驚喜的還是峽谷、湖邊、爬山途中那些野地。冬天路過,以為它們就是一堆荒木野草,春風(fēng)一吹,才慢慢領(lǐng)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原來野地里藏著無窮的奧秘:不同于那些各安其位、一目了然的培植花卉,它們表面上只是一堆不務(wù)正業(yè)的枯木、無所事事的閑草,無組織無紀律胡亂生長,內(nèi)里卻滾動著生生不息的能量,醞釀到適宜的時候,便會憑借自然之力將某幾種植物推涌到前臺、綻放出俏麗的花朵,讓人驚嘆一聲:“原來是你??!” ——盡情炫耀一番自己的美貌之后,它們又謙然退隱,被野地重新吸納為背景,讓新一批野花挺身而出占據(jù)舞臺中心,如許輪換,綿延不絕。
峽谷一片野地在春天長滿了扁竹根(蝴蝶花),入夏以來,這里換作旱金蓮的天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種野花,花期長,生命力旺盛。它葉形如碗蓮,故不開花時也頗好看,花色橘紅、明黃居多,燦爛喜慶,還有個尖尖的“小尾巴”;花期里似乎還伴有一種生澀縹緲的野香。一種極少現(xiàn)身的菊科植物偶爾冒出來,似乎毫不理會初夏的火熱氛圍,兀自開著沉靜清涼的藍紫色小花,正好能給旱金蓮這種高溫色調(diào)的花朵降降火;多方查考,才得知它的名字叫重慶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