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產(chǎn)敵人救四川
四川往歲盛產(chǎn)袍哥,袍哥有個鐵律就是不準反水,一旦有人反水,就要自己挖坑自己跳,活埋以示自裁。正所謂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盡管如此,拉稀擺帶、內(nèi)部反水的事還是時有發(fā)生,此所謂堡壘就是從內(nèi)部攻破的。贊美四川最多的是四川人,批評四川最厲害的也是四川人。正是這些批評者給四川人提了個醒,使其不易沉醉酣睡,時常想到別人跑到前面去了,自己應該迎頭趕上才是。
四川人的自我陶醉、保守自閉,歷來是很重的。所以從古至今,四川不乏內(nèi)部反水者,告誡四川人不能過于洋洋得意,過于自欺自足。公元前 135 年,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受漢武帝的指令,回四川處理開發(fā)西南夷的急務。他在代漢武帝起草一篇《喻巴蜀檄》的廣而告之的文章后,發(fā)覺父老鄉(xiāng)親并不買皇帝的賬,更不買他這個出盡風頭的老鄉(xiāng)的賬。因為其中有 27 名蜀中名宿耆老說開通西南夷實在勞民傷財,毫無必要。于是司馬相如便寫出他的“反水”名篇《難蜀父老》,其中最著名的幾句,就是今日看來,也是警策我們四川人的金玉良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蜀不變服”,“巴不化俗”,那么巴蜀便會止步不前。事實上,正是因為西南夷道的開通,才迎來了成都及四川的第一次大發(fā)展,成都才發(fā)展為長安之外的第二大城市。1908 年,自貢人雷鐵崖發(fā)表了震驚全川的《警告全蜀》檄文,抨擊四川人的三病 :自私病、推諉病、依賴病,以期喚醒四川人的自強,于后不久便爆發(fā)了影響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運動,以致雷鐵崖在 1911 年寫《滑頭成都佬》時,也不忘成都人對保路運動的貢獻??胺Q“成都之子”的大作家李人先生也在諸多地方,對四川人懶惰和茍安心理提出批評,在《暴風雨前》的小說中還借青年郝達三之口,作了深切的評論。
著名學者任乃強先生曾于 20 世紀 20 年代編就一本《鄉(xiāng)土史地講義》,里面對四川人的儀容、器量、性情、好尚多有批評。五老七賢之一、教育家徐炯在 20 世紀 30 年代初曾寫下《異哉所謂川人治川者》,批評四川人之排外。1936 年著名科學家任鴻雋、作家陳衡哲夫婦在四川的遭遇,更是說明彼時的四川人之排外,聽不進批評意見。重慶墊江人任先生到川大任校長,邀國內(nèi)外的新派學者到川大教書,遭到保守的四川學者的抵抗。與此同時,陳衡哲先生在《獨立評論》上發(fā)表《川行瑣記》,批評四川的諸多不是,引起四川許多褊狹者的抗議,不到兩年時間只好離開四川。盡管有褊狹者的繼續(xù)護短,對四川的批評聲音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繼陳衡哲先生之后,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所出的《蜀道》也對四川多有批評。正是這些批評,成就了抗戰(zhàn)時期四川對全國各地人民的包納,讓這些失去故土的流亡者,為四川各方面的建設尤其是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四川的文化底蘊能有今天這般深厚,不得不感謝抗戰(zhàn)時期諸多大學的內(nèi)遷,學者們紛至沓來,對這塊土地的文化澆灌。近到 20 世紀 80 年代,四川依然有一批內(nèi)部反水者,對盆地意識進行了比較好的自我批評。內(nèi)部反水者,至今不絕。正是這樣的反水者,促使四川人時刻自我反省,同時成就了四川人敢為天下先的意識。
2006 年 5 月 10 ~ 11 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