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2013年,本著讓更多的人了解胡適的想法,我向安徽績溪的朋友提議,在胡適先生的家鄉(xiāng),舉辦一次“中學生讀胡適”的征文評獎活動。此議得到他們的熱烈響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長吳浩先生慨然捐贈200本《學問與人生——新編胡適文選》供此次活動之用。適之中學的校長、語文教師們認真地組織了這次活動。他們初評出50位寫得比較好的“讀胡適征文”,由我們胡適研究會聘請包括中學語文教師在內(nèi)的胡適研究專家組成評委會,進行嚴格評選,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的獲獎者。5月15日,我特地趕到績溪為獲獎的學生頒獎。這是六十多年來大陸上破天荒的一次評獎活動。適之中學的百余名教師和數(shù)千名學生以及十多位績溪縣各界人士參加了頒獎大會。事后還舉辦了圍繞這次活動的座談會??梢哉f這是一次很有實際效果的胡適思想推展活動,所有參與者都高度評價此次活動的意義。
事后,我把在5月15日座談會的發(fā)言整理成文,叫作《找回丟失的智慧》。
胡適的思想有一個極其明顯的特點,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實際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人生就是不斷地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國家民族也是一樣。胡適所講的問題,都是真實的,具體的。解決它們,也必須拿出實際的方法、步驟。沒有籠統(tǒng)的問題,也沒有籠統(tǒng)的總解決。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為社會的進步增添一點新的動力。這種動力積累得多了,社會就會向前進一大步,有時甚至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過去,人們把胡適的這種思想視為反動的社會改良主義。持暴力革命論者認為,社會的一切問題都匯集成一個總問題,即打倒統(tǒng)治者,奪取統(tǒng)治權的問題。革命主義思維,以為奪取了政權,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這只是天真的幻想。暴力革命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社會問題還必須依靠有序地和平改革,才能漸次解決。如果不改革,社會矛盾積累多了,還是會釀成大的動亂,甚至再次爆發(fā)革命。過去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就是這么走過來的。這樣,社會進步的成本就太大了。改革的關鍵,是要建立,或者說是形成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一種調(diào)整和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制度機制,使任何矛盾都可以在這個大家認可的制度機制的框架下獲得解決,使社會進步的成本降到最低。這自然是最符合社會大多數(sh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