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年,荀慧生又應(yīng)上海共舞臺之聘,與以真刀真槍特別打武馳名之武生何月山掛雙頭牌,輪流唱大軸戲,期滿之后,又赴蘇州、杭州演出,白牡丹之名因而大著。
荀慧生初在北方登臺時,即有關(guān)東名士秋吟籟、謝素聲等組白社以捧之,在國華報開童伶菊選,以一萬多票當(dāng)選為博士。及赴上海,文人雅士更多投贈,海上涑石生孫玉聲特摘唐人“一朵能行白牡丹”詩句,作轆轆體詩四首,詞曰:
一朵能行白牡丹,生香活色耐人看,
重慶海上馳芳譽(yù),應(yīng)有詩成付特刊。
矯如玉樹秀如蘭,一朵龍行白牡丹,
曲罷萬人同聲節(jié),余音裊裊繞歌壇。
紅翟俞上人如玉,新裝巧試飄羅戰(zhàn),
一朵能行白牡丹,亭亭壓倒群芳谷。
舞態(tài)翩翩入畫看,幾疑神女下云端,
姮娥相見應(yīng)相妒,一朵能行白牡丹。
名畫家吳昌碩最嗜白劇,曾書一橫幅相贈曰:“香可留,色即空,佛說如是聞天風(fēng)?!币騽e署小留香館主,每赴上海,吳老必有畫為贈,且多精品;后來,荀在北京開旅舍,題名留香飯店。
荀慧生改演京劇后,還把一些梆子戲如“花田錯”、“辛安驛”、“三疑計”等翻成二黃演出,一方面豐富了劇目,一方面也吸收了許多梆子的優(yōu)點(diǎn)加入京劇之中。民國十一年,荀慧生與藝名綠牡丹的黃玉麟同受上海亦舞臺之聘,由于一山不能容二虎,造成所謂“白綠之爭”。白黨以舒舍予(皖人,非老舍)、楊懷白等領(lǐng)銜,綠黨以陸澹盒、劉山農(nóng)等為首,大開筆戰(zhàn),煞是熱鬧!荀有根基,路子寬,能戲多,終告勝利,綠望塵莫及,此后,荀慧生時時去上海。當(dāng)年京朝名角,欲求出人頭地,有三個地方,是他們所謂必爭之地,其一是上海,其二是漢口,其三是天津,只要角兒站得住這三個碼頭,就算成功了,而荀慧生之享名,得上海觀眾擁獲之力為多!
民國十四年。楊小樓、余叔巖二位再度合作,班名雙騰社,青衣陳德霖,花旦用白牡丹。楊和他演“戰(zhàn)宛城”,余、楊又和他合演“摘纓會”。其時荀感到自己改演京戲的年代已深,年紀(jì)又大了,再叫白牡丹也有點(diǎn)不合適,遂接受楊、余二位的建議,廢除藝名、恢復(fù)本名。并且登報啟事,那年荀是二十七歲。但后來荀再去上海,還在“荀慧生”三字下,加上“即白牡丹”的四個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