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艾米爾·左拉
艾米爾·左拉(1840—1902),生于巴黎,法國小說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和實踐的倡導(dǎo)者。上中學時顯露文學才華,練習寫小說、詩歌和喜劇。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在文藝理論家泰納、生理學家貝爾納和小說家龔古爾兄弟影響下,左拉提出他的自然主義理論,主張小說家充當事實的收集者和實驗者,做“人和人的情欲的審問官”,而不對所寫事物做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學的評價。根據(jù)這一主張,從1868年開始,左拉用26年時間寫出了一部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其中包括20部長篇小說,1000多個人物,題材幾乎涉及法蘭西第二帝國、第三帝國時期社會政治、軍事、宗教、商業(yè)、科學、藝術(shù)各個方面,描寫了上流社會和工人、農(nóng)民等各種人物,幾乎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其中1877年問世的《小酒店》,是左拉表現(xiàn)當代工人的第一次嘗試;1880年寫成的《萌芽》,成功塑造了革命無產(chǎn)者的形象,是他的巔峰之作。他的長篇小說的藝術(shù)風格是氣勢雄渾,筆力酣暢。
《鐵匠》是一幅濃墨重彩的肖像畫,是一曲贊美勞動和勞動者的頌歌。他把一個普通鐵匠的形體、動作、語言、心態(tài)刻畫得生動傳神,表現(xiàn)了勞動的美、勞動的節(jié)奏、勞動的歡樂、勞動的價值、勞動的偉大。是勞動改變了事物原來的模樣,從爐火中夾出來放在鐵砧上的鐵塊,在他手里“像柔軟的蠟一樣卷曲、伸直,揉成一團”,讓一塊廢鐵變成一張閃閃發(fā)光的犁鏵。農(nóng)忙季節(jié),他撂下鐵錘,從鐵匠鋪走到路邊,看見自己鑄造的耕犁,在大地上翻出一條條泥浪,耕牛前行,犁鏵閃光,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在錘聲和風箱轟鳴聲里,身心交瘁的左拉恢復(fù)了健康,“就在這里,在這鐵匠鋪里,在無數(shù)耕犁中間,我治好了懶惰和多疑的毛病?!?/p>
鐵匠是個大個兒,當?shù)厥浊恢傅拇髠€兒,兩個肩頭長滿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臂膀被爐火和錘子迸起的鐵屑烘染得黝黑。他的腦門方方的,一簇亂蓬蓬濃黑的頭發(fā)下面,生著一雙孩子氣的藍色大眼睛,鋼一樣明亮。他頷骨寬大,發(fā)出笑聲和喘息聲來,就像他那巨大的風箱在狂吹和呼嘯。當他以力氣十足的姿勢掄起臂膀——這是他常年在鐵砧旁邊勞動養(yǎng)成的習慣動作——他簡直不像是年過五旬的人。他能舉起綽號叫“小姐”的二十五斤重的鐵錘,揮舞著這厲害無比的“姑娘”,從維農(nóng)一直走到盧昂。
我跟鐵匠在一起住了一年。這是我病后休養(yǎng)的一年。原來我身心交瘁,我離開了家,走呀,走呀,想找一個能夠安安靜靜地工作的地方,以便恢復(fù)自己的精力。就這樣,一天黃昏,我在旅途上錯過了村子,卻遠遠望見一個鐵匠鋪,火光熊熊,孤零零地坐落在兩條大路交叉點的路旁。從敞開的大門里射出來的火光是那么燦爛輝煌,宛如十字路口燃起一堆篝火;對面沿溪邊的一行白楊樹,也像火把一樣冒著青煙。在黃昏的微暉中,鐵錘有節(jié)奏的響聲傳得老遠老遠,如同某個鐵騎兵團在逐漸接近地馳騁而來。過了一會兒,我就在那敞開的門前,在強烈的火光里,在震耳欲聾的響聲里,在滾雷般的震動里,停了下來。看到人的雙手把燒紅了的鐵桿卷曲、伸直的這幅勞動場面,我已經(jīng)感到幸福和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