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倉城和它的守護(hù)人 4

長城邊的中國 作者:唐小明


原來,一年前當(dāng)?shù)乇粍潪榫包c后,由于常有中外游客造訪,甚至一些電視劇組也在此拍片,為了雅觀,老楊原有的窩棚被管理處拆掉了。由于沒有另外的人愿意呆在這荒涼的戈壁深處,管理處仍然繼續(xù)聘用老楊夫婦做看護(hù)員,并為他們蓋起了永久式的小院。小院里有住房、伙房,只是還不能通水通電。盡管如此,大嬸告訴我,與原來的簡陋條件相比,已經(jīng)是天上人間了。他們自己在院子的旁邊挖了地窖,在地窖里第一次養(yǎng)了兔子,種植了一些簡單的蔬菜,看得出來,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比以前大大改善了。

真不巧沒有見到老楊。“家里什么也沒有了,他到市里辦伙食去了,要過兩天才能回來,”大嬸告訴我。由于與敦煌相距一百多里地,他們通常一個月去一趟市里采購基本的生活用品。

“管理處還用得著我們,要不然也沒有別的人愿意呆在這里。今年老楊漲工資了,有六百元錢,我也算上一個,有三百元錢,我們都很感謝政府的。”大嬸一邊領(lǐng)著我看院子,一邊在向我絮叨著,聽了她的話,我原來擱在心頭的那塊“石頭”終于可以落地了,我緩緩地舒了一口氣。

千里迢迢來到戈壁,沒有見到老楊,我的內(nèi)心有點失望,很不是滋味,也許這只能怪我的運氣不好。男主人不在家,大嬸向我說起了他們兩人的情緣。原來他們雙方均不是原配,兩人原先的家都在敦煌,一個是農(nóng)民,住城南,一個是退休職工,住城北,各自都有三個已成家的孩子。來河倉城之前才剛剛組合在一起。辦完婚事后,老楊經(jīng)人介紹自愿來河倉城當(dāng)守護(hù)員,大嬸也就義無反顧地跟著他,由農(nóng)民變成了國家文物管理員,一眨眼在河倉城已過了七年。我很難揣測他們新婚離家的心情,如何離開自己的親情骨肉,如何在此地度過這兩千五百多個晝夜的。是憑著他們的良心、氣節(jié)、忠勇,或是義薄云天的情義?如果這些都不能做完滿的解釋,那就借用詩人艾青的一段詩句去闡釋吧:“……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 ,去問南來的燕子,去問輕柔的楊柳……”

它們應(yīng)該可以給我們答案。

前后兩次造訪河倉城以及它的守護(hù)人,我都沒有機(jī)會知道老楊夫婦究竟叫什么名字,總感覺有點遺憾,有點依依不舍。第二次離開的時候,遠(yuǎn)眺著漸行漸遠(yuǎn)的河倉城,靜下心來仔細(xì)想想,其實老楊夫婦叫什么名字已經(jīng)不太重要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普通、太平凡,微小得不會有人注意他們。然而,我相信他們的名字已經(jīng)深深地篆刻在河倉城的殘墻上,留存在河倉城的歷史之中。將來若有更多的人們看到河倉城或?qū)懫鸷觽}城的時候,他們是不應(yīng)該忘記它曾經(jīng)的守護(hù)人老楊夫婦的。我把這段故事寫出來,也就是要永久地記住這對不平凡的夫婦。

離開河倉城,我在心里默默地為老楊夫婦祝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