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別山進行反“圍剿”的商潢戰(zhàn)役時,那還是一個白雪皚皚的冬日,當時擔任紅12師34團團長的許世友奉命堅守豆腐店。第二天上午,該團一營就與敵人接上火了。許世友一聽說一營打響了,立即帶著通訊員往一營趕。這是他的老習慣,哪兒戰(zhàn)斗最激烈,他就會趕到哪兒。許世友剛到,敵人就沖上來了。他揮舞著大刀,和戰(zhàn)士們一起,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兒,與敵人廝殺著,扭打著,追逐著……鮮血染紅了白茫茫的山坡。
許世友指揮的34團硬是用刺刀殺退了敵人三個團兵力的輪番進攻,為我大部隊包抄全殲敵人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軍史上稱“豆腐店之戰(zhàn)”是著名的商潢戰(zhàn)役中最激烈、最精彩的一幕。
萬源保衛(wèi)戰(zhàn),被許世友稱之為“規(guī)模大、時間長,很殘酷,以后再也沒有經(jīng)歷過的惡戰(zhàn)”。1933年11月,四川軍閥劉湘集中20萬兵力向紅四方面軍發(fā)動了長達11個月的圍攻。許世友指揮的紅25師奉命堅守在萬源以南的大面山陣地。這里是萬源的天然屏障,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主陣地。劉湘在進攻大面山不到30里的地面上先后投入兵力達90個團,數(shù)量十倍于紅軍。
誰也記不清當時究竟打了多少次惡仗,誰也記不清他們打退敵人多少次集團沖鋒,誰也記不清每天要犧牲多少紅軍戰(zhàn)士,紅25師的幸存者只記得,那時從師長到戰(zhàn)士,每個人都有一把系著紅布的大刀,都是純鋼打的,連砍十幾枚銅板也不卷刃。但是在那場戰(zhàn)斗中,差不多所有人的大刀都砍出了缺口。他們清楚地記得師長許世友揮舞著大刀,像一頭發(fā)怒的獅子沖進敵陣的情景。
那是大面山主陣地即將被突破之際,許世友讓通訊員傳令一位團長,要他上前沿督戰(zhàn)。通訊員在慌亂中傳錯了命令,團長被召進了師指揮所。當將軍看見這位團長氣喘吁吁地跑進指揮所時,頓時怒火萬丈,暴跳如雷:“叫你頂住,你怎么跑這里來!”團長一時不知所措,吞吞吐吐,將軍揮手一槍,年僅19歲的紅軍指揮員就倒進了血泊。當許世友將軍聽到奄奄一息的團長說“不……是……你叫通訊員命令我……”時,甩手又一槍,通訊員應聲而倒,以后的情景就更可怕……
許世友將軍當年的一位警衛(wèi)員是這樣回憶道:“我不會描寫他那時的神態(tài),可當時他那樣子,實在叫人害怕。只聽見他大喊一聲:‘警衛(wèi)排,跟我上!’揮舞著大刀跑在最前面。一名敵指揮官正舉著手槍督促士兵沖進我方前沿陣地,冷不防許師長飛身跳到面前,揮手一刀,那指揮官的頭顱竟向坡下滾出好遠,而無頭的身子還在揮舞著手槍向許師長撲來……”
雖然事后將軍對錯殺部下之事后悔不迭,但這件事的流傳使將軍在行伍中威名大震,一支不怕死的部隊被帶出來了。從此以后,將軍指揮的部隊以“敢死隊”而蜚聲全軍。
……
沉寂了,都沉寂了;流逝了,都流逝了。那驚心動魄的槍聲呢?那撕肝裂肺的吶喊呢?那悲痛欲絕的咒罵和呻吟呢?那狼藉遍野的殘肢斷骨和頭顱呢?那千瘡百孔仍迎風飄揚的軍旗呢?都沉寂了,流逝了,無影無蹤了,如同一場夢。
將軍終于清醒過來。他張合著雙唇,呢呢喃喃,斷斷續(xù)續(xù)地表述著自己的憂慮和希望。他說,最擔心的是上級領(lǐng)導能否批準自己的最后要求。在這項要求中,他表示不想將軀體火化,而希望組織上允許將自己送回故鄉(xiāng)土葬。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惋惜的臨終囑咐!這似乎和將軍轟轟烈烈、成功成仁、盡忠盡節(jié)的一生很難吻合。
難道連最后一息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也隨之消失了嗎?但人們看到,此刻將軍的眼光是熱切的,表情是平靜的,神志是清醒的。奇怪嗎?它能和悼詞中的“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卓越的軍事指揮員”的提法相諧么?
多么令人遺憾的最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