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墜機四年后,林徽因意外從浙南路過硤石,那是徐志摩的故鄉(xiāng)?;璩恋囊股?,林徽因獨立在火車門外,凝望那幽暗的站臺,默默回憶著過往種種,一段一段,凈是些殘片,可終究不能忘。林徽因哭了。絕望地哭了。不為別的,像她這樣一個人,又怎么能逃避得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林徽因說:死是悲劇的一章,生則更是一場悲劇的主干!人生最痛,莫過于生離死別!徐志摩死后很久,林徽因才逐漸面對自己的感情,她發(fā)現(xiàn),自己對志摩的愛戀,要比她想象中深的多得多??梢磺卸纪砹?,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和徐志摩掉了個個兒,永恒的輝映中,林徽因曾是天邊的云彩,徐志摩是地上的水面?,F(xiàn)在變了。徐志摩飛上了天,林徽因成了地上等待的水面。只可惜,徐志摩再也不會在水面投射影子。天人永隔,即便有愛,也只能藏進箱子,沉入大海。除了自己,這世上,誰還在乎,誰還真正能體會這份愛。林徽因苦痛萬分。
徐志摩的死,始終是林徽因的一個心結(jié),她悔恨,愧疚,自責(zé),她或許要假設(shè)出許多如果,如果當(dāng)初她跟他走,或者如果當(dāng)初她能夠狠心再不與他聯(lián)絡(luò),如果她不邀請他來聽演講,如果,如果。一直到抗戰(zhàn)結(jié)束,徐志摩已經(jīng)去世十五六年,林徽因的身體也經(jīng)受了戰(zhàn)火巨大的摧殘,但她還是忘不了他。并且,心中的那悔恨,隨著時光的逝去,不但沒有減少,反倒與日俱增。林徽因的悲傷是一顆蓮子,苦在心里。1947年5月,四十三歲的林徽因在《大公報 文藝副刊》上發(fā)表了一首詩《展緩》。這幾乎是林徽因人生中最哀怨、最悲傷的詩:當(dāng)所有的情感/都并入一股哀怨/如小河,大河,匯向著/無邊的大海,— 不論/怎么沖急,怎樣盤旋/那河上勁風(fēng),大小石卵/所做成的幾處逆流/小小港灣,就如同/那生命中,無意的寧靜/避開了主流;情緒的/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這奔馳的血液/它們不必全然廢弛的/都去造成眼淚/ 不妨多幾次輾轉(zhuǎn),溯會流水/任憑眼前這一切撩亂/這所有,去建筑邏輯/把絕望的結(jié)論,稍稍/遲緩,拖延時間/拖延理智的判斷/會再給純情感一種希望!
四十三歲,林徽因可能有些后悔了。她后悔當(dāng)初自己理智的判斷,后悔自己停在寧靜的港灣,而不是順著純情感的激流,奔騰而下。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很可能一次次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嫁給梁思成,放棄徐志摩,真的對么?壓抑住自己感情,過一種最主流的、受人尊敬的生活,擁有一個看似完美無缺的婚姻,真的對么?她質(zhì)疑了。因為在愛的世界,只有順從愛,才是真正的主流!所有世俗的判斷,世俗的邏輯,在愛的世界都會失效,想要快樂,你只能跟隨自己的心。生活在別處,圍城之內(nèi)的林徽因,內(nèi)心波瀾起伏。四月的時候,有人說: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他可能更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