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西法師還邀請錢穆、蒙文通、王恩洋和傅真吾等人來此讀書,邀請川北大德袁煥仙至此閉關,邀請至交——我的父親來此游玩,于是才有了“靈巖‘禪七’法會”,才有了父親與袁煥仙的相識。傳西法師雖然出家了,但一直十分熱衷結交名流雅士。他讓這些人住在靈巖寺,盡力給他們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靈巖寺這么一個清靜的去處,對這些文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談笑有鴻儒”的世外桃源。
一座廟里住著那么多的名人高士,自然引起父親極大的興趣。雖然路途遙遠艱難,這里還是成了他經常光顧的地方。一九四二年夏天,被譽為“鹽亭老人”的一代禪門宗匠袁煥仙先生,來到靈巖山掩關禪寂?;蛟S,袁煥仙在上山之前,很可能就“去何處閉關參禪”一事請教過十方堂住持昌圓法師,昌圓法師就建議他去靈巖寺,因為早在一九三七年,昌圓法師就曾與其弟子能清和尚住持過灌縣靈巖、般若兩寺。
一九四〇年暑期,父親借休假之機,背著一把長劍悄然上了靈巖山,前去看望至交好友傳西法師。在這里,他結識了袁煥仙先生,很快就結為忘年之交,后來,敬拜袁先生為授業(yè)恩師。不過,他剛上山的時候,并沒有馬上見到袁先生。此時,袁先生已在山中閉關了一段時日。
太老師袁煥仙,名其章,號世杰,一八八七年出生,四川鹽亭縣麟瑞鄉(xiāng)龍顧村人。少有逸才,倜儻不羈,健談論,善畫,工書,早年以辭章聞名。清末時應童子試,年十三歲名列前茅,先宿震之。辛亥革命后,畢業(yè)于四川法政學堂。一九一六年后,曾任越西縣知事、鹽邊縣知事及直、魯、豫十四省巡閱使署及川康綏靖公署高等顧問。一九二六年,廣州革命政府在北伐進軍中,委派楊森為國民革命軍二十軍軍長,駐防萬縣。楊森委派太老師袁煥仙署理夔關監(jiān)督,兼任聯軍總司令部軍法處長。當時,朱德任楊森部團長職務,與太老師袁煥仙關系很好。一次,在朱德性命攸關時,蒙太老師袁煥仙出手相救,朱德逃過一劫,因此,他十分感激,一直稱太老師袁煥仙為“煥哥”。新中國成立后,太老師袁煥仙給朱德寫過信,朱德對他也有所照應,助他度過比較平靜的晚年生活。
袁太老師素來信奉佛教,精研內典。四十歲時,見國家多難,人心緣溺,于是棄政從佛,先后師從吳興吳夢齡、鄂之翹楚秀空、蘇州李印泉、穹窿山道堅,后皈依報國寺印光大師。袁太老師曾經在成都十方堂禪院大殿內,苦參“德山小參不答話”句,連日廢寢忘食。一天夜里,大殿插住的大門“哐當”而開,他豁然大悟。后來,袁太老師煥仙聲名日隆,人稱“大禪師”“大居士”,受邀上靈巖寺之時,他已與佛門大德虛云大和尚齊名。
袁太老師當時在靈巖寺閉關,對經常登山造訪傳西法師的父親已有所聞。他發(fā)現父親雖然年紀尚輕,但絕非等閑之輩,遂有意傳道于他。不過,當時正值袁太老師閉關禁語,每周只有周日一天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