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小兔
如果你對朋友講一個令自己特別感動的故事,最悲痛的結(jié)局,并非他不能產(chǎn)生共鳴,而是他根本就不信。
人的預期有自我導向的能力,判斷的結(jié)果仿佛總早于故事發(fā)生之前,他們選擇自己愿意相信的,而并非可以去相信的。
我問過好幾個朋友,什么時候相信有藝術(shù)存在這回事?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在他走進烏菲茲美術(shù)館,在擁擠的人群中努力探出腦袋,親眼見到波提切利的最重要作品《維納斯的誕生》時,那一刻,他相信了世上真的有藝術(shù)這回事。
在這之前,他懷疑藝術(shù)是大家構(gòu)建的謊言,是附庸風雅的惺惺作態(tài),但那一刻才相信原來這世上真的有一幅作品美得讓你心顫。
那年他三十歲,他感慨如果可以早點見到這幅畫,也許可以早點開始享受藝術(shù)帶來的好處,不會因關(guān)閉自己接納藝術(shù)的心,而錯失那么多可能性。
西方人愛說“I will see it when I believe it”。不信的時候,什么也看不到,就算看到也覺得不對。一旦相信,從那一刻起,就會不斷看到相信的東西反復出現(xiàn),過去沒見過的美麗也會出現(xiàn)在你身邊。
小時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會被教育輕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為,是一種單純的、幼稚的、沒有見識的行為。
有了一點經(jīng)歷后,我發(fā)現(xiàn),在越來越難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見識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
你跟他們說奇聞逸事、荒誕觀點,他們會覺得,嗯,有意思。
見識越多的人,因為時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所以知道這世上有那么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無數(shù)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
他們相信,這世上真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不把“怎么可能?”掛在嘴邊。
我知道,現(xiàn)在的世界,要讓人相信,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也是在走出自己原來的小世界后,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么多無功利心的人。講究實用只是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還有許多態(tài)度可歸為無用,卻同樣動人。
我把所見講給以前認識的朋友,常被批評太天真。我把他們的故事寫下來,也有人會質(zhì)疑真實性,猜測這背后的驅(qū)動力。
人們只愿相信跟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虛偽。人們只會看到自己能到達的地方,而把不可抵達的遠方,想象得危險叢生。
甚至,只愿相信一顆有用的心才是負責任的心,而把一切看似無用的情懷看作矯情。
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無法擁有信仰。
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zhì)疑,里面包含著理性之光,然后,從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見識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