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年流行一種家居整理術,叫“斷舍離”。聽起來似乎會聯(lián)想到剃度出家什么的,翻開書看,和那些都沒有關系,就是收拾整理舊東西的技術。流行的說法叫“人生整理觀念”。
斷呢,就是不該買的東西別買;舍呢,就是該扔的東西果斷扔;離也一樣。發(fā)明這方法的人,是個女人,叫山下英子。我請教過周圍好些男士,他們熟稔很多日本女人的名字,卻未嘗聽說過山下英子。倒是一位女編輯聽過??梢娚鐣只?,男人對日本的關注點和女人對日本的關注點相當不同,大家的知識面越來越不能兼容了。
“斷舍離”,提倡的無非是一種簡潔的生活,把耗費生命力的冗余之物摒除在外。我是贊同這觀念的,幾年前也寫過些小文,說“備胎丟了,不必可惜”之類的話。只是我的話不及“斷舍離”明快有力,瀟灑亮堂。究其原因,大概因為我扔掉的都是些便宜物件,像動物園的衣裳,路邊攤的襪子,丟了也就丟了,不值什么。
建筑師凡德羅有句名言:less is more。斷舍離,也是如此。但說得這么狠,卻另有一重意思在。《金剛經(jīng)》,全稱《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jīng)》,金剛的意思,就在“能斷”二字上。為何能斷?因為鋒利,因為堅硬。斷舍離三字,要往深處發(fā)掘,須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要有硬的心腸,二是要有多的物件。
何謂硬的心腸?李叔同皈依佛門,妻女在寺廟外哭,三日三夜不去,李叔同不開門相見一面。此謂之斷。女人削發(fā)做了尼姑,也叫斷舍離——斷發(fā),舍家,離紅塵??梢话闳藚s沒有這么硬的心腸。
比方說我吧。從前過春節(jié),我都像出門吃飯似的,包也不帶,兩手插褲兜就走了。半夜下了火車,發(fā)現(xiàn)跟著爸媽一起來接我的還有小外甥,爬在出站口的欄桿上伸著小腦袋,張著嘴不住地打哈欠。我摸著他的小腦瓜,有點后悔:怎么也該背些糖果回來。雖然家里也能買,但千里之外背回來的,心意就不一樣??罩鴥墒謥砣ス倘缓啙崬t灑,可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
于是今年春節(jié)臨回家前,我買了兩只全聚德烤鴨,一提老北京糕點,塞滿了書包。正這時,同事來敲我的門,送我一只又肥又大的金陵咸水鴨。無奈了,冰箱里放一個春節(jié),恐怕要變味兒,只好又背上。要是我趁他不注意把金陵咸水鴨斷舍離掉,他恐怕回頭要把我這個朋友斷舍離掉。好就好在他送我的只是個鴨子,吃掉,就等于斷舍離了。如果他送我一套家具,將來搬家就很麻煩。不過,家具那么貴重的東西,我又不是領導,想太多了。
不單別人送的東西不大能舍,自己的東西,也不容易舍。佛家是最講究“舍”的,“六般若”里的布施,就是舍??v然如此,《菩提道次第廣論》里也說,僧人自家的袈裟,行乞的缽,都是斷不可以舍的。按說不值什么錢,和尚也不興身蓄財物,但隨身法物卻不能扔。和尚都如此,更何況普通人呢。家居的物件,不僅僅是物件,還承載著情感上的東西。我爺爺家有張老藤椅,年歲比我還大,早就不能坐了,在屋角丟著,舍不得扔,因為是奶奶在世時喜歡坐的。任何一件東西,只要足夠老,都有故事在。一個故事,就是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