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永遠走不出童年的影響。我的攝影之路,最初是在尋覓兒時記憶里的環(huán)境和人。
我出生在那個全民饑荒剛剛結束的年代。家里沒給我留下一張小時候的照片。我的父親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四,是家里學習最好的孩子,本可以上大學,因為爺爺有病,為減輕家里負擔,1958年7月,他中學畢業(yè)后就工作了。當時國家有政策,凡在工廠考上大學的人,一切上學費用由廠里承擔。父親打算邊上班邊學習,不承想趕上“大躍進”,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上大學的夢想,也就沒有了。
父親至今珍藏著自己結婚前的一張相片,相片里的他很文藝,是個美男子。剛上班那會兒,父親認識了一個女孩。那女孩膽大,很喜歡他,經(jīng)常主動找他搭訕。父親也喜歡她,就是擔心自家條件差,和女孩家不是門當戶對。有一次,在女孩的宿舍,兩人交談到很晚,父親準備回家時,女孩極力挽留,還把燈給關了。這舉動的言外之意,父親當然清楚,但他不知所措地說了句“這樣不好吧”,就起身離開了。從此,女孩沒再找過父親。
父親20歲時,通過親戚介紹,認識了母親。母親生在農(nóng)村,和父親沒什么共同語言。1962年,父親和母親結婚。母親很高興,她嫁給了一個有文化的城里人。
后來就有了我和弟弟。從我們記事起,父母就經(jīng)常吵架甚至打架。父親遇到問題喜歡講道理,沒文化的母親偏不吃這一套。生活中這些瑣碎又巨大的矛盾,就這樣伴隨著他們的一生。那個年代,離婚是很丟人的事,他們只能湊合著過下去。
父親在洛陽玻璃廠工作。我還沒上學時,他總帶著我和弟弟上班。玻璃廠有三個門,有的門衛(wèi)看他帶著孩子,經(jīng)常不讓進,他就繞到別的門進去。時間久了,廠里的門衛(wèi)都認識了這個帶孩子上班的男人,在他進門時常說一句“要斗私批修呵”,來刺激他一下。
等我稍大一些后,父親把我送到郊區(qū)的爺爺奶奶家。
爺爺走路時,腰是彎著的,那是接近90度的彎曲。我問父親:“爺爺?shù)难遣皇墙o地主做長工時累成這樣的?”那個年代的電影里常有這樣的情節(jié)。父親說:“不是,爺爺年輕時家里窮,他用扁擔挑著面粉去趕集,回家后把換來的麥子磨成面粉,再去趕集。每天挑著很重的擔子賺錢生活,時間久了,腰就彎成這樣了?!?/p>
爺爺家有兩孔窯洞,一孔自己住,一孔給我大伯住。有天早上,奶奶盛好飯,讓我坐在窯洞前的凳子上吃。當時院子里堆滿了剛剛收獲的玉米,爺爺對站在院子里的大兒子說:“宣立(我大伯的名字),你幫我把這些玉米扛到窯洞上的場里曬曬?!蔽掖蟛f了一句他沒工夫,就走開了。爺爺開始自己裝玉米。當爺爺背著一個大麻袋,身體彎成近90度,從正在吃飯的我面前走過時,那場景讓我驚呆了。別人是用肩膀扛東西,爺爺是用腰扛東西,裝著玉米棒子的大麻袋,像一座山壓在他身上。
我放下飯碗,不作聲地跟在爺爺身后。我知道他還要爬一個約30度、長近20米的土坡,才能把玉米運到我們住的窯洞上面。我跟在后面,看爺爺把麻袋放下了,我拉著他的手問:“為什么大伯不幫你把玉米扛上來?”爺爺笑笑說:“分家了,他地里有活干,顧不上了。”
奶奶雖然沒有文化,卻是一個聰慧善良的人。她住的窯洞只有一個門,為了屋里亮一些,就在門旁挖了扇窗,找了些膠布作遮擋,常會漏風漏雨,冬天還得用磚頭再砌起來御寒。我問奶奶:“我爸爸就在玻璃廠上班,讓他從廠里拿一塊玻璃回來裝上,不就可以了嗎?”奶奶說:“孩子,我們馬家人不能隨便拿公家的東西,這和偷人家東西一樣不道德?!蔽矣谑歉棠陶f:“等我上班后,第一個月掙的工資,就去給你買一塊玻璃,裝在窗戶上,讓太陽照進來?!蹦菚r我五六歲,在奶奶的窗戶上裝一塊玻璃,成了我最大的愿望。
1972年春,奶奶去世了。那時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沒有實現(xiàn)對她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