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問題上,麥克納馬拉相信他可以改變一些市場規(guī)矩,他要求行銷人員推動一連串的福特汽車安全廣告,這在底特律是前所未聞的事情。10年后瑞夫·納德律師才發(fā)起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11年后,也就是1966年,聯(lián)邦政府才通過汽車安全法案。但是許多人對麥克納馬拉這項行動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甚至福特內部都有人質疑,亨利·福特自己就喜歡開快車。不過麥克納馬拉還是把他部門出廠的汽車都裝上了安全帶,而有一次他坐上車,系上安全帶,開車的是他屬下一位主管,他用眼角瞄了麥克納馬拉一眼,問他說:“怎么,我開車你不放心嗎?”系安全帶似乎是公然表示敵意的舉動。
麥克納馬拉有些朋友相信,他對安全問題會這么關心,是因為鄧涵的太太瑪麗出過車禍被摔出車外而受重傷。麥克納馬拉告訴他們,這個血淋淋的教訓足以證明乘客不能固定在車里的后果有多嚴重。不過多年以后,麥克納馬拉不肯承認他是因為瑪麗的車禍才關心乘車安全,他說他之所以大力提倡汽車安全,是基于傷亡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是因為一個朋友車禍重傷的痛苦。
麥克納馬拉說動了亨利支持他這項努力,對于安全問題毫無興趣的布里奇,要求麥克納馬拉事先要把演講稿給他看過。除了亨利以外,福特的任何人都必須布里奇點頭之后才能公開發(fā)表意見。麥克納馬拉早期的一些演講稿,由他的公關顧問荷姆茲·布朗代為捉刀。其中有一篇麥克納馬拉自己潤飾過后,卻被布里奇刪掉兩個段落,因為他覺得那兩段的利潤主題不夠有力,麥克納馬拉沒有說話,但是心里非常生氣。他對朋友說:“媽的,我替他們賺的錢比他們以前賺的多得多,他們就不能不管我嗎?”他沒有跟布里奇多說一句話,但是等他上了臺,講到被刪掉的那兩段的時候,他卻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而且講得流暢而有力。
就憑著他這股堅定的信念,他終于說服了公司,讓大家相信安全甚至能讓車子賣得更好。這不僅是一件應該做的事,還能讓1956年度的車種提高市場占有率。他在車上加裝中凹形方向盤、一撞就自動掉落的安全后視鏡,以及防撞安全門鎖,這些都是福特車的標準配備。另外,儀表板和遮陽板的防護墊是選購配備,定價16美元,工廠原裝的安全帶需要9美元。麥克納馬拉不知道用什么辦法說服了亨利,賠本供應這些選購配備,公司每賣一條安全帶,就要賠一美元,但是卻能對得起良心,也可以從廣告價值中彌補安全帶的虧損。不過麥克納馬拉并不以這些小小的改進為滿足,他還要針對這些特點全力推廣。根據(jù)莫爾在康奈爾所做的研究,麥克納馬拉相信如果每個人乘車都能系上安全帶,因此車禍喪命的人就可以減少一半,每年125萬的受傷人數(shù)也可以降到5萬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