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來,虹口區(qū)的弄堂老墻像個罹患皮膚病的老太,層層疊疊的招貼字報長滿一身。壓著梨膏糖的招貼半張紙,王沐天“啪”地按上了自己的杰作。他故意貼得高一些,一個仰視才能看真切的高度,那是他心中事業(yè)至少應有的位置。
然后,就像來時那樣,王沐天拔腿就跑。靈貓一樣的小身影飛快地跑出弄堂,留下一串蹬蹬蹬蹬的腳步聲。被他貼在墻上的招貼卷翹起一個角,被風呼扇起來,那上面是幅漫畫,一個矮胖的日本兵用三八槍打著膏藥旗,旁邊用毛筆寫著:“打倒日本短腿豬玀!”
對十六歲的王沐天來說,他理解的抗戰(zhàn)就是這類行動,而這樣的夜晚,就是他們的抗日戰(zhàn)役。
“撒庫拉,撒庫拉,雅又一莫薩拉哇……”
幾個醉醺醺的男聲合唱著一首日本歌,歌聲從掛著“居酒屋”招牌的日式小酒館的布門簾里傳出來。
1939年的上海,日本歌交雜著西洋樂,法國的咖啡、英國的雪茄、鴉片煙的迷香中,法國梧桐的樹葉沙沙作響。明槍鐵騎的騎警巡邏在英法日的各個殖民區(qū)里,維系那里的歌舞升平。
1939年的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調色盤。這樣的歌聲隨處可聞,是半座城市的背景音。
王沐天猛地轉進街角,幾乎是把自己扔到墻上。他背心貼著酒館的窗根兒又笑又喘,探出頭去瞄著來路。一只禿尾巴掃帚戳到了王沐天的鼻尖底下,掃帚上浸透的機油氣味嗆得他頓時咳嗽起來。三四雙半大孩子的眼睛里閃著壞笑和緊張,盯在王沐天的臉上。
“我們早貼完了,又是你最后!”帶個方眼鏡的小鄭壓著聲音說。小鄭是一群孩子里年紀最大的一個,順理成章成了頭頭。他人瘦成一根竹竿子,正是躥個子的時候失掉了營養(yǎng),但因為年輕的緣故,瘦也不覺得嶙峋,說起話來愛端架子,慣是一板一眼。
王沐天不愛聽數(shù)落。他潦草地奪過掃帚,跟七街六巷里拼湊來的小戰(zhàn)友們蹲在窗根兒下,試了試投擲的角度。
這是早已部署好的作戰(zhàn)計劃,王沐天伸手從口袋里拿出打火機——眾人蹲在這里等他,無非等他口袋里這亮晶晶的小東西——嚓地點燃,整支掃帚轟然燃燒成了火炬。就著剛才拿捏好了的角度,王沐天兜手把火炬往酒館里一扔……
“跑!”王沐天大笑著躥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