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佤山橋:遺存的古代文明
在西盟佤山,最使我們不能忘懷的除了善良剽悍的阿佤人,濃郁、古樸的民風(fēng)民俗,美麗迷人的自然風(fēng)光外,就是通向佤山的橋。
到過佤山的人都知道,西盟佤山屬云貴高原怒山山脈南部,這里山巒迭障,奇峰聳立,是典型的高山崇嶺地帶。素有“隔山叫人聽得見,走起路來要半天”,“對面雞鳴聽得見,見到主人要半天”的說法,這些民間的歌謠形象地展示了佤山谷深山高的自然環(huán)境及特點。
因此,進入佤山,不知要經(jīng)過多少條彎彎曲曲的河流,爬過多少道筆直的山坡,走過多少道各式各樣的橋梁。
佤山的橋,種類較多,風(fēng)格獨具一格。
在佤山,我們走過無數(shù)道竹橋、木橋、藤橋、獨木橋、吊橋、竹篾橋等各式各樣的古代橋梁。
早就聽說過,在西盟縣傈僳鄉(xiāng)的南約河上,有十多道藤橋,其中一道是出了名的,很多報紙、刊物都刊載過照片,并作了介紹,引起了外界的關(guān)注。我們早就想親自去看一看,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佤山藤橋的風(fēng)韻。
這是佤山一座有名的藤橋,橋長56米,寬1.5米,橋梁是由數(shù)十根又粗又長的野生巨藤相編扎而成,橋兩邊是用竹篾編扎成交叉十字的橋欄籬笆固定在下端的一根藤索上,中間鋪三棵相連接起來的竹子為橋面,橋面上同樣用許多根山藤吊在河兩岸的大樹上。這道藤橋就是這樣穿過樹林,穿過湍流奔騰的南約河,鋪設(shè)在離河面約八米高的高空中,整座藤橋粗獷、古樸,很可能是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獨有的。當(dāng)?shù)睾觾砂兜呢糇?、拉祜族群眾就是通過這道藤橋進出生產(chǎn)、狩獵的。
1952年,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盟佤山的唯一通道。當(dāng)?shù)刎糇逋舶阉Q為“解放橋”、“幸福橋”。
1987年,被縣人民政府批準(zhǔn)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它已成為佤山歷史的見證。數(shù)百根竹藤編織著佤山的歷史,編織著阿佤人的夢想,它已成為宣傳佤山的一張名片。
在佤山的日子里,我們不知多少次走過多少道別具一格的獨木橋或獨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