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鏗鏘大唐 作者:朋星


唐詩琳瑯滿目,唐代詩人流光溢彩。

生活在詩書傳家的國度里,我們從小就得到唐詩的滋養(yǎng),與唐代詩人有跨越千年的“神交”。自咿呀學(xué)語時,我就開始吟誦“春眠不覺曉”、“慈母手中線”,直到大學(xué)、研究生畢業(yè),專攻中國古代文學(xué),一直與唐詩有不解之緣。2006年10月,我和幾位唐代文學(xué)專家游覽徂徠山,找尋“竹溪六逸”的遺址,想見李白等人的詩酒風(fēng)采,禁不住手癢,試著吟小詩一首:

山深林茂密,古木異石多。

云氣接?xùn)|岱,泉流通汶河。

竹溪太白酒,梁父孔明歌。

日暮煙霧起,留連忘登車。

寫成后,與熟知的唐詩相比,自慚形穢。所以后來再游成都草堂,便不敢再寫古體詩,而改用現(xiàn)代詩與杜甫“對話”,記錄一下自己的心緒:

你這個憂郁的老人曾在此棲身,

詩韻酒香至今存留在花徑竹林。

我不敢說我寫過有關(guān)你的論文,

今天只帶來你沒喝過的劍南春,

輕輕用手帕擦去石凳上的苔痕,

真心想請你出來擺一擺龍門陣:

這次的話題你就別再憂國憂民,

不妨隨便談?wù)劸埔约按湫浼t巾。

風(fēng)起雨飄你遲遲沒有現(xiàn)身,

面前只有蝴蝶肆意撩撥我的眼神。

古詩也罷,新詩也罷,也許是心理定勢作怪,寫來寫去總覺得不如唐詩。知人論詩,我開始關(guān)注唐代詩人的生存狀態(tài),想用理性的思考來歸納唐代詩人的特點,分析唐代詩人生平事跡背后所蘊含的意義。

應(yīng)該說,唐代詩人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共性,就是有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有狂放不羈的精神氣質(zhì),有俠膽雄心。置身于大唐帝國開拓進(jìn)取的時代氛圍,詩人們不甘落后,躍躍欲試,即使在奮斗中遭受到挫折,也表現(xiàn)為十足的狂傲、自信。在這方面,最出風(fēng)頭的是李白。李白愛功名,自言“遍干諸侯”、“心雄萬夫”(《上韓荊州書》);好飲酒,“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贈內(nèi)》);愛劍術(shù),“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生性狂傲,“一醉累月輕王侯”(《將進(jìn)酒》);盡管他多次聲言“功成身退”,但“身退”是以“功成”為條件的,內(nèi)心里仍充滿獲取功名的熱望。對這樣一位詩仙酒徒狂客,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對他給予禮遇和尊重,詩人任華甚至作詩羨慕說:“新詩傳在宮人口,佳句不離明主心。身騎天馬多意氣,目送飛鴻對豪貴。承恩召入凡幾回,待詔歸來仍半醉。”(《雜言寄李白》)這說明唐代是個健康向上、張揚個性的社會。

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唐詩、唐人是大氣磅礴、鏗鏘有力的,名之曰“鏗鏘大唐”,當(dāng)是恰如其分。

描繪唐詩的盛況并不難,而要解釋唐詩繁榮的原因,卻要花費相當(dāng)?shù)墓Ψ?。無論有多少種解釋,有一種解釋是眾口一詞的:唐代的進(jìn)士考試、詩賦取士的制度,是唐詩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佳作名篇,即可登科授官,由布衣平民躍升為公侯將相,這種誘惑實在難以抵御,使得大批讀書人努力鉆研詩藝、創(chuàng)作詩歌,久而久之演變?yōu)樽杂X自愿的主動行為,吟詩作賦蔚然成風(fēng)。但是科舉考試的競爭是激烈而殘酷的,更兼有“場外功夫”、“意外因素”的介入,使考場上風(fēng)云變幻五花八門,出現(xiàn)了一些大喜大悲、甚或是啼笑皆非的故事,展示了科場悲歡、宦海沉浮的景象。

詩人之間的賽詩賭唱、切磋品評,全民愛詩、朝野崇尚詩道的風(fēng)習(xí),也是唐詩繁榮的兩個原因。唐人不懼怕競爭,喜歡在競爭中奪冠爭魁,像王昌齡、王之渙、高適三人酒樓賭唱,宋之問、沈佺期二人較量律詩等等。正是在競賽和考評中,產(chǎn)生了在唐詩中舉足輕重的詩體——律詩。律詩有嚴(yán)格的格律限制,這種限制在詩人們看來,不僅不會妨礙他們的詩興,反而更刺激了他們難中見巧的欲望,促使他們更加純熟地駕馭技巧,思維也更富有發(fā)散性和邏輯性。因愛詩而競詩,因競詩而更愛詩,進(jìn)入了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全社會每個角落都飄蕩著詩的氣息。我們注意到,在唐代出現(xiàn)了前代所罕見的詩歌“追星族”,他們都有心目中的偶像,并對偶像頂禮膜拜。例如有人崇拜李白,便改姓名為張碧,字太碧;有人崇拜白居易,就稱姓名為黃居難,字樂地;有人崇拜賈島,即對賈島的銅像晨夕跪拜。就連社會上一些閑雜人員,文身時也把詩歌刺在身上,堪稱是“鐵桿詩迷”。正因為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在眾多鐵桿詩迷的吶喊與鼓噪聲中,詩人們才情緒亢奮、各展絕技。

縱觀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唐代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少禁忌的時期。單就詩人來說,這可以舉出兩方面的證明:一是婚姻、愛情方面比較開放,一是言論方面十分自由。唐朝和漢代一樣,在男女關(guān)系上比較開放(道學(xué)家因此便斥之為“爛漢臟唐”),像唐玄宗,本人十分風(fēng)流,也允許宮女風(fēng)流——一個宮女寂寞難耐,夾詩戰(zhàn)袍尋覓佳偶,玄宗知道后不但不怪罪,反而予以成全;又如柳氏,愛上詩人韓翃,便說服丈夫準(zhǔn)許她改嫁韓翃,一同資助韓翃科考成名;再如崔護(hù),一首“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傳為千古佳話。用“情天欲海、風(fēng)月無邊”來形容唐代詩人的浪漫生活,當(dāng)不為過。翻開唐代的文史書籍,諧謔詩屢見不鮮,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唐代言論自由的事實。像唐太宗和大臣宴飲、射獵時,竟鼓動大臣們互嘲互戲為樂;詩人張元一寫諷刺詩嘲笑武則天的侄子,沈佺交甚至編順口溜矛頭直指武則天,武則天卻一笑了之,不予追究;伶人在宮中的演唱會上公然說唐中宗“怕老婆”,不但不被治罪,反而獲得“搞笑獎”;妓女請白居易給她的女兒取名字,白居易竟“不懷好意”地取名為“皎皎”,暗諷妓女的女兒知其母不知其父。諸如此類的“喜笑怒罵、諧謔嘲諷”,詼諧幽默,奇彩紛呈。在詩人言論自由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白居易,他的兩首長篇歌行《長恨歌》、《琵琶行》,一首寫的是唐玄宗,一首是寫自己貶官的愁悶,但恰是這兩首詩,給白居易贏來莫大的名聲:對《長恨歌》社會上不責(zé)備其“不為尊者諱”,朝廷也不追究作者“誹謗先皇”罪;對《琵琶行》人們不僅不責(zé)備作者“牢騷太盛”,反而同情“江州司馬青衫濕”;甚至于白居易死后,唐宣宗作悼詩總結(jié)他的成就時,概括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

穿行于唐代詩人隊伍的行列中,我還看到許多聰穎早慧、才思敏捷的詩人,像王勃、蘇颋、劉晏、李泌、林杰、史青、柳公權(quán)等等。僅以作詩的速度而言,三國時期曹植的七步詩傳為佳話,而唐代的史青五步成詩,柳公權(quán)更是三步成章。記載“早慧”、“捷對”之類的故事,自南朝劉宋時期的《世說新語》就專辟有篇目,所以我們整理唐代詩人的奇聞軼事,也有必要單獨開設(shè)一個章節(jié)。

另外想說的一點是:唐代全民愛詩,三教九流都作詩,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像“生吞活剝”、“趁韻詩人”、“打油詩”等,應(yīng)該說是唐詩中的“等外品”。五萬五千余首唐詩,不可能都是精品(選來選去,最流行的《唐詩三百首》也只是三百首);三千五百多位唐代詩人,也不可能都盡善盡美。本著“不隱惡,不虛美”的原則,也收錄了一些三教九流的奇聞怪事,這樣更能反映唐代詩人的全貌,顯示唐詩是兼收并蓄、寬廣渾厚的“深山大澤”。

基于上述思考,本書分為八章,力求有點有面地反映唐代詩人的概貌。在材料的運用上,古籍主要參考的是《舊唐書》、《新唐書》、《太平廣記》,今著主要參考的是周勛初先生主編的《唐人軼事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張忠綱先生主編的《全唐詩大辭典》(語文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以及一些有關(guān)唐代的別史、野史、筆記、傳記、紀(jì)事、傳奇等等。個別地方,可能與正史記載略有出入,但為了保留“趣聞軼事”的特征,也選錄收取,以聊備一說。

鏗鏘大唐,唐代詩人隊伍是強大而豪華的陣容,他們把豪邁、坦蕩、銳意進(jìn)取的精神,和任性、天真、逍遙瀟灑的性情,完美融合在一起,了無痕跡。許多年以來,我一直想用一個簡短的詞匯來形容他們,但都“詞不達(dá)意”。后來看奧運會比賽,見體育記者稱道某個實力強勁的運動隊叫“夢之隊”,如稱美國籃球隊為“夢之隊”,中國跳水隊為“水上夢之隊”等。受此啟發(fā),遂稱唐代詩人為“詩歌‘夢之隊’”。

夢回唐朝,與“夢之隊”一同做詩之夢、夢之詩。

朋 星

2008年11月20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