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天欲海 風月無邊 (1)

鏗鏘大唐 作者:朋星


婚姻和愛情是反映社會風尚的一面鏡子;而感情豐富的詩人們的婚姻和愛情,更是多彩多姿的萬花筒。

與唐代寬松自由的大環(huán)境相適應,唐人的男女感情生活也是比較開放的,甚至有以風流為美的傾向。唐玄宗身為皇帝,自詡為風流天子,與梅妃、楊貴妃等妃嬪留下了綿綿不盡的情話韻事;宰相張嘉貞為女兒選婿,竟然讓五個女兒各自手持絲線,聽憑才子郭震任選其中的一個,很有浪漫色彩;韓愈是道貌岸然的儒學大師,卻也耽于女色,家養(yǎng)二姬;白居易一代詩宗,詠妓詩屢見不鮮,對自己的嬌姬美娃更是津津樂道,以至于身前身后惹得輿論沸沸揚揚;杜牧漫游青樓、縱橫歌館,卻處處留下“風流而不下流”的美名;至于其他那些名聲大大小小的詩人,也都各顯身手,在“情天欲海”中演繹出一個又一個“風月無邊”的故事。

唐代政壇有一個特點:女強人層出不窮。像武則天、韋后、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楊貴妃等等,接連崛起于皇宮政界,左右時勢,控制朝綱。這種風氣,反映在平民階層的愛情生活中,那就是唐代女子往往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積極主動,大膽潑辣。像宮女私下夾詩戰(zhàn)袍求配偶,大膽題詩紅葉覓情人;像柳氏主動幫助窮秀才韓翃,許身獻財;像才女步非煙發(fā)出“生當相親,死亦何恨”的絕唱,不惜為愛情殉身。這種女性“唱主角”的情景,給唐代文苑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道學家們不懂愛情,因漢代的男女關系也很開放,便斥之為“爛漢臟唐”??墒撬麄兺耍瑵h唐兩朝正是中國古代最意氣風發(fā)、恢宏壯麗的時代。

雀屏中選

隋朝定州(今屬河北)總管竇毅,娶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生下一個女兒。女兒長得才貌出眾,竇毅視為掌上明珠,不肯輕易嫁人,一定要給她選一個有本領的佳婿。于是讓人在門屏上畫了兩只孔雀,對前來求婚者說,誰能兩箭射中孔雀的兩只眼睛,就把女兒嫁給誰。前后來了許多貴公子,沒有一個人能射中。李淵到后,射了兩箭,各中孔雀一目。竇毅如約把女兒許配給了李淵。竇氏擅長書法,能模仿李淵的字體,別人竟至無法分辨。45歲因病早逝,未及見到李淵建唐稱帝。李淵(唐高祖)即位,追謚竇氏為皇后。

“雀屏中選”后來成為典故,稱擇婿許婚或是被選中的女婿。

寧妒而死

房玄齡的夫人盧氏,妒性十足,房玄齡不敢納妾。唐太宗要賜給房玄齡美女,房玄齡屢辭不受。太宗就讓皇后召見盧氏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盧氏態(tài)度堅定不移。太宗便派人對他說:“你是愿意不妒嫉而活著,還是愿意妒嫉而死?”盧氏說:“我寧愿妒嫉而死!”太宗想嚇唬嚇唬她,送來一杯酒,假稱是毒酒,說:“要是那樣,你就喝了這毒酒!”盧氏舉杯一飲而盡,毫無猶豫和恐懼。太宗說:“這種女人,我尚且怕見,更何況房玄齡!”

這個故事傳來傳去,后來又與“吃醋”一詞搭連起來了。傳說太宗賜的不是酒,而是醋,于是“吃醋”便成為形容“妒嫉”、“爭寵”的一條俗語。

看朱成碧

武則天早先是唐太宗的嬪妃,但與太子李治暗通情愫。太宗駕崩后,武則天被迫出家感業(yè)寺為尼。清苦的寺廟生活,更加刺激了她對李治的相思,她寫了一首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的愛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首兩句寫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神思錯亂,竟將紅色看成綠色;后兩句不遮不掩、直抒胸臆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經常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這首詩頗有影響。相傳李白寫《長相思》,詩中有“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的句子,頗為得意,拿給夫人看,夫人卻說:“你不知道武后的詩嗎?‘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是在說李白有抄襲的嫌疑,李白聽后頗為尷尬,悵然若失。

郭震擇妻

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人郭震,字元振,十八歲舉進士,初任梓州通泉(今四川射洪東南)縣尉,好結交豪俠,劫財濟人。百姓上告,武則天下令抄沒他的家產,發(fā)現(xiàn)只有幾百卷書籍;問他劫取的錢財到哪兒去了,回答說全資助了賓客。武則天贊賞他的義氣,免于處罰,并傳旨召見。郭震乘機獻上詩歌《古劍篇》,武則天連連稱奇,命令謄寫數本賜給諸位學士。

郭震年少時,英俊威武,多才多藝,宰相張嘉貞想招他為婿。郭震說:“知道大人家中有五個女兒,不知道哪個長相較差。所以此事不可倉促,我還要考慮考慮。”張嘉貞說:“我的女兒都很漂亮,只是不知誰更適合你。我想讓她們各持一條絲線,你隔著布簾牽引絲線,牽著誰的絲線,誰就是你的妻子。”郭震欣然從命,選牽了一條紅絲線,娶得張家的第三個女兒,是五個姊妹中最漂亮的一個。唐中宗時,郭震位至宰相,封為代國公。

綠珠怨

綠珠是西晉大富豪石崇的愛妾,善吹竹笛,美麗而忠貞;當時的驃騎大將軍孫秀要石崇“轉讓”綠珠,石崇不許,孫秀就逮捕了石崇,但綠珠寧死不屈,跳樓自殺。無獨有偶,唐代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人喬知之,工于詩歌,與陳子昂交誼深厚,時相唱酬。武則天時,歷任左補闕、侍御史、左司郎中。喬知之有一個婢女叫碧玉,容貌艷麗,能歌善舞,并且很有文才。喬知之很喜歡碧玉,決定終身不再娶妻。朝中的左丞相武承嗣垂涎才貌雙全的碧玉,設計騙她進了宰相府,強納為小妾,再也不讓她和喬知之見面。喬知之思念碧玉,憂憤成疾,想起晉代綠珠的故事,便在一塊細絹上寫了一首《綠珠怨》,派人買通武家的仆人,送到碧玉手中。全詩是:“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昔日可憐偏自許,此時歌舞得人情。君家閨閣不曾觀,好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

碧玉展絹讀詩,淚流滿面,絕食三日之后,把寫有《綠珠怨》的細絹系在裙帶上,投井自盡了。武承嗣打撈出尸體,發(fā)現(xiàn)系在裙帶上的詩,惱羞成怒,竟唆使酷吏將喬知之誣告下獄,匆匆行刑殺害了。

詩結千里緣

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銳意開疆拓土,大舉對外用兵。邊塞苦寒,需要輸送大量的棉衣等軍用物資。有一年冬天,玄宗為了表示對邊塞士兵的體恤,以皇帝的名義頒賜棉衣,而且所有棉衣一律由宮中的宮女動手縫制而成。一個宮女無法忍受宮中的寂寞生活,便大膽寫了一首“征婚詩”,夾藏在棉衣短袍中。詩中說:“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zhàn)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愿結后生緣。”

棉衣千里迢迢運至邊疆,一位士兵分到棉衣后,看到了這首詩。因為棉衣乃是皇帝所賜,士兵不敢隱瞞,便向元帥遞交了這首詩。元帥也不敢擅自處理,又轉呈給了皇帝。玄宗把所有的宮女都召集起來,讓她們看了這首詩,然后說:“誰寫的這首詩,不要隱瞞,我不怪罪你。”一個宮女走出人群,跪倒在地,自稱罪該萬死。玄宗理解并憐憫她的真情實意,下旨讓他嫁給了那個得到詩歌的士兵,并對宮女說:“我為你結今生緣。”皇帝是如此寬容大度,邊疆士兵無不感泣。

事隔150多年,唐僖宗時,也從宮廷拿出衣袍千領,賞賜給塞外將士。神策軍兵士馬真,在袍中獲得一枚金鎖和一首詩,詩稱:“玉燭制袍夜,金刀呵手裁。鎖寄千里客,鎖心終不開。”馬真留下詩歌,想把金鎖拿到市場上去賣,不料被人告發(fā),主將嚴厲追查,連詩一并奏報僖宗。僖宗正被黃巢大起義弄得焦頭爛額,急于收買人心對付殘局,便仿效玄宗的做法,命令馬真進京,把那寄鎖寫詩的宮女嫁給他為妻。后來黃巢攻破京城,僖宗逃往四川,馬真作為一名禁衛(wèi)軍,晝夜不解戎裝,鞍前馬后保護僖宗。

唐玄宗的風流韻事

皇帝兼詩人的唐玄宗李隆基(現(xiàn)存詩約70首,《全唐詩》編為1卷),多才多藝,風流蘊藉,有許多“桃色故事”和“花邊新聞”。

開元初年,玄宗每御幸一個宮女,就在宮女的手臂上標下印記,印文是“風月常新”四個字;印好后再抹上桂紅膏,以后水洗也不會褪色。宮女太多了,有時候難以取舍該由哪一個宮女親近“龍體”,宦官們便想了一個辦法:把宮女召集起來,當眾擲骰子,得勝者便去侍夜。于是宮中私下把這種骰子叫做“剉角媒人”。后來,楊貴妃得寵,“春從春游夜專夜”(白居易《長恨歌》),這項“制度”才被廢止。

宦官高力士出使閩粵時,發(fā)現(xiàn)莆田縣(今屬福建)醫(yī)生江仲遜年僅十五歲的女兒江采蘋容貌出眾、能詩善文,便選歸長安,服侍玄宗。玄宗一見傾心,大加寵幸。江采蘋喜歡梅花,住所周圍栽滿梅樹,她時常流連花前,賞花吟詩,到夜晚仍不忍離去。玄宗見她愛梅,就戲稱她為“梅妃”。梅妃的這種好日子沒持續(xù)多久,強勁無比的競爭者楊玉環(huán)出現(xiàn)了,玄宗的感情急速轉移,但也沒有疏遠冷遇梅妃的意思。但是梅、楊二妃互相嫉妒,勢如水火;玄宗為了調和關系,把她倆比作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人們聽了都暗暗發(fā)笑,認為這種比喻不倫不類。梅妃性情柔和,很快就敗在楊妃的手下,被迫遷往上陽東宮,孤零零地難以見到玄宗了。過了一段時間,玄宗難忘舊情,晚上派小宦官熄滅燭火,用舞戲的馬匹秘密召幸梅妃到翠華西閣,再續(xù)前緣。纏綿之后,玄宗睡過了頭,衛(wèi)士驚慌失措地跑進來報知楊妃就快闖進閣來了。玄宗急忙披上衣服,把梅妃抱起來藏在夾幕里。楊妃進門劈頭就問:“那‘梅花精’躲在哪里?”玄宗說在東宮,楊妃說:“請把她召來,今天一同去溫泉洗浴。”玄宗說:“她已經被擱置冷宮了,不要和她一同去溫泉。”楊妃審視屋內一周,大怒說:“屋里菜肴果品零亂不堪,床下又有婦人留下的鞋子,今晚究竟是哪個女人在伺候您睡覺?歡醉到日出還不上朝?現(xiàn)在,您可以上朝去見大臣了,我留在這里等您回來。”玄宗支支吾吾,拉著被子面向屏風假裝打哈欠,說:“今天有病,我不能去上朝了。”楊妃見他耍賴,便氣沖沖地回自己的住宅去了。楊妃一走,玄宗趕緊尋覓梅妃,得知她已被小太監(jiān)送走。玄宗覺得受了窩囊氣,徒步回到東宮,發(fā)怒殺了小太監(jiān),并把梅妃慌急中留下的鞋襪首飾等物品送還給她。梅妃對前來送物品的使者說:“皇上真要徹底拋棄我了嗎?”使者說:“皇上并不想拋棄你,只是害怕楊妃發(fā)火。”梅妃苦笑道:“害怕因為我而惹怒那個胖肥婆,這不就是拋棄了我嗎?”此后,梅妃雖又做了一些努力,但都在楊妃的阻撓下歸于失敗。一天,玄宗在花萼樓接待外國使者,忽又想起了梅妃,命令太監(jiān)將一斛珍珠偷偷地贈給梅妃。梅妃沒有接受珍珠,只請?zhí)O(jiān)捎回一首《謝賜珍珠》:“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讀罷,悵然若失,悶悶不樂,命令教坊樂工譜曲演唱,曲名叫作“一斛珠”。

夏歷五月五日,玄宗在興慶池避暑,眾妃嬪都爭相憑欄觀看雌雄鸂鶒(xīchì。水鳥名,形大于鴛鴦,好并游,多紫色,俗稱紫鴛鴦))在池塘中戲水。玄宗在紅綃帳里擁抱著楊貴妃,對眾妃嬪說:“你們愛水中鸂鶒,怎如我被底鴛鴦?”

玄宗還常和楊貴妃在皎月之下用錦帕遮裹眼睛,在一小片空地之內互相撲捉戲耍。楊貴妃年輕,每次捉玄宗都很容易,但玄宗卻總是逮不著楊貴妃,引得滿宮的人都拍手大笑。楊貴妃故意在衣服上掛了許多香囊,用香囊挑惹玄宗撲捉,玄宗屢捉屢失,逮不著人,只抓得滿把香囊,游戲結束后笑道:“我確實比不上貴妃。”當時把這種游戲叫做“捉迷藏”(“捉迷藏”一詞即源于此)。除了“文戲”,還玩“武斗”,酒至半酣的時候,玄宗讓楊貴妃統(tǒng)領宮女一百多人,自己率領小太監(jiān)一百多人,在庭院中排列成兩陣,手擎旗幟攻擊互斗,打了敗仗的一方,每人罰喝一大碗酒——玄宗稱這種戰(zhàn)陣叫“風流陣”。

有一年八月,太液池中有幾千只白蓮花盛開。玄宗與貴戚們設宴賞花,大家都對白蓮花贊不絕口。過了很長時間,玄宗指著身邊的楊貴妃對大家說:“白蓮雖美,怎比得上我的這個解語花!”(后來,古文便常用“解語花”來比喻美人)

另有一次,玄宗在百花院別殿里讀《漢成帝內傳》,楊貴妃悄悄從后邊走來,用手拉了拉皇帝的衣領,問:“在看什么書???”玄宗笑著說:“別問。你知道了又要煩人。”楊貴妃要過書來,見上面寫道:“漢成帝得到一個美女趙飛燕,她身瘦體輕,好像禁不起風吹。漢成帝怕她隨風飄走了,就為她造了一個水晶盤,讓宮人用手托著盤子,趙飛燕在盤里唱歌跳舞。”玄宗問楊貴妃:“你能經受多大的風吹?”因為楊貴妃肌膚豐滿,略微發(fā)胖,所以玄宗故意說這話來戲弄她。楊貴妃說:“我是不如趙飛燕輕靈,可是我的一曲《霓裳羽衣》樂舞,足以超過前代任何人。”

野心家安祿山為討好玄宗,獻上了幾百粒壯陽藥,叫“助情花香”,大小和米粒一樣,顏色發(fā)紅,含香一粒,便覺陽氣勃發(fā),筋力不倦。玄宗神秘兮兮地對楊貴妃說:“聽說漢代有一種藥叫‘慎恤膠’,大概就是這類壯陽藥吧!”

正當玄宗沉醉于“助情花香”的時候,安祿山舉兵叛亂,鐵騎攻破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行至馬嵬坡(在今陜西興平),禁衛(wèi)軍嘩變,逼迫玄宗處死媚色惑主的楊貴妃。相傳楊貴妃在佛堂前梨樹下被縊殺時,脫落了一只襪子,高力士揀起來藏在了懷中。后來玄宗夢見楊貴妃訴說此事,便問高力士:“貴妃遇難時丟下一只襪子,你收起來了嗎?”高力士把襪子交給了玄宗,玄宗寫了《妃子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露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jié)。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關于楊貴妃的遺襪,還有另一種傳說:楊貴妃被縊時,馬嵬坡客店的一個老太婆揀得了她的一只錦襪,事后前來憑吊的游客必須出百錢才得一睹這只襪子,觀者絡繹不絕,老太婆靠這只“搖錢襪”而成為大富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