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張集馨任過按察使的四川,自清初開始,其基層就是一個幫會林立的溫床。其中,最大的幫會乃是亦正亦邪或者說邪大于正的哥老會——張集馨時代稱之為啯匪。哥老會的起源,據(jù)說和鄭成功領導的反清復明有關,但經(jīng)過兩百年的變異,到道咸時代,這個組織基本已淪為社會動亂的誘因。張集馨在四川按察使任上時,關于啯匪的所見所聞,大多是“殺人于市,擄搶勒贖”,“無日無之,逼近省城,肆無忌憚”。啯匪如此橫行不法,和地方官睜只眼閉只眼,乃至于從中收受好處不無關系。甚至張集馨的按察使官署中的屬員,竟然也有通匪之人——所謂蛇鼠同眠,警匪一家,蓋如是也。所以,有時當局打算派兵清剿,但還沒開始行動或是行動剛開始,啯匪就已經(jīng)得到情報,早就逃之夭夭了。這種多年來的養(yǎng)癰成患,讓張集馨這個四川司法的最高領導人出門到廟里燒香,也深感啯匪威肋——“非以重兵圍護,不敢出署”。張集馨這種封疆大吏也對動蕩的社會頗感不安,何況普通民眾呢?因此,動蕩的社會里,當人心思亂,而當局卻完全無力控制時,我敢打賭,這樣的政府的存在時間絕對不會長久。
官、兵、民,三者俱已完全爛掉,大清王朝粉飾太平的所謂長治久安,不過是癡人說夢。張集馨在見證大清帝國面臨的種種危局時,他雖然沒有、也不可能斷言他所效忠的王朝即將走上不歸之路,但事實上,他所描述的諸種山雨欲來、火山將噴的細枝末節(jié),卻讓我們看到了比改朝換代更可怕的社會現(xiàn)實:道咸時代改朝換代的前夜,普通民眾所承受的完全是痛苦和不幸,根本看不到希望的火種在何處。張集馨死于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在他身后,大清王朝在風雨飄搖中又走過了四十余年。也就是說,火山口上的動蕩,還要折磨這個古老國度的子民們將近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