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國之前,滕杰抱著與日戰(zhàn)爭的可能性將能使全中國聯(lián)合起的愿望??苫貒?,他發(fā)現(xiàn)民族被分裂得支離破碎,政治跟他離開前一樣的腐敗,政客們一心只為謀私利。滕杰與另外兩個同他一起回國的人具有共同的看法。他們是蕭贊育和陳啟宇。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第104頁。若要動員民眾,那就需要成立一個真正強大的政黨,它應當具有獲得群眾支持的能力。由于想到了共產黨在五卅運動期間地下指揮學生組織的成功例子,滕杰起草了一個用黃埔畢業(yè)生作為骨干來建立一個絕密組織的計劃。這個新組織將以“民主集權來聯(lián)立一個具有統(tǒng)一意志,鐵的紀律,分工明確,有自愿行動能力的強大組織”滕杰與另外兩個同他一起回國的人具有共同的看法。他們是蕭贊育和陳啟宇。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第105、127頁。并見Ch’i,NationalistChinaatWar,p 223。的原則來聯(lián)合軍民中的優(yōu)秀青年。
滕杰懷揣這個計劃,去見朋友曾擴情。曾被分配在南京中央黨部的軍事處滕杰先咨詢了他的內弟陳啟宇,后者對他說這可不是一種個人可以資助的活動,建議他把這份計劃遞交給有關當局考慮。他的另一個在江蘇省政府當監(jiān)察員的朋友胡軌對此表示懷疑。因為他認為所有的人都對通過組織形式來解決民族危機失去了信心。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第105頁。,聽了這個想法后很興奮。作為實行這個計劃的第一步,他請了九個朋友吃晚飯。同上書,第106頁??腿藗儼ㄛ恒?、鄧文儀、蔡勁軍、婁紹愷、李秉中、周復和張本清。亦見章微寒:《戴笠與龐大的軍統(tǒng)局組織》,第283頁。他把干國勛、胡宗南和潘佑也列在客人的名單上。所有的客人都是黃埔的畢業(yè)生,其中兩位湖南來客酆悌和鄧文儀,是一期畢業(yè)生。酆悌,1906年生于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死后他便離開了小學,去湘陰的一個綢緞店當學徒。學徒生活使他感到無聊,在與店主發(fā)生了一次爭執(zhí)后,他去了廣州到一個叔叔那兒住,找了個“錄事”的活干。之后,他進了黃埔軍校一期班。在北伐中,酆悌任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他連任過兩期的黃埔校友會秘書。1928年他接替了周佛海中央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的位子。干國勛:《關于所謂“復興社”的真情實況》(中),第71頁;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第70頁。鄧文儀是黃埔和莫斯科中山大學第一期班的畢業(yè)生。后來,他在1938年當了中國駐莫斯科的武官。抗戰(zhàn)中,他成了總統(tǒng)辦公廳政治部的頭目。Lestz,TheMeaningofRevival,pp 189—190。他們的湖南身份非同小可。鄧文儀:《從軍報國記》,第195頁。來自湖南的黃埔軍校生都充分意識到家鄉(xiāng)有輩出像曾國藩和左宗棠這樣的軍事家的傳統(tǒng),因此他們感到自己尤其應當在拯救民族的事業(yè)中擔任領導角色。力行社“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其他人認為湖南人在其中搞“派系”。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第63頁。在酆悌和鄧文儀的協(xié)助下,計劃得到一致通過,而且大家還都同意舉行第二次晚餐聚會,到時候每人再領一個人來。當他們第三次聚會時,到場的有40多人,其中有在南昌主管反共“剿匪”宣傳運動的官員賀衷寒。同上書,第106—1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