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朱由榔是南明時期堅持抗清最久的一位流亡皇帝,永歷政權(quán)前后存在了18年。
雖然安龍沒能讓朱由榔這個“真龍?zhí)熳印闭嬲诖税采砹⒚?,實現(xiàn)“卷土重來未可期”的光復大業(yè),但也在大明王朝最后的紛亂歲月里用風中之燭的微弱亮光照出了眾人的面目。
“十八先生”取義成仁,孫可望首鼠兩端,都在這里被記錄到歷史之中。有人說當年“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guān)的吳三桂和他的紅顏知己陳圓圓最后都葬在貴州,而且至今貴州還有吳三桂的后裔。這更為貴州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讓人深有造化弄人之感。
據(jù)記載,本來永歷政權(quán)和孫可望結(jié)成同盟之后,李定國在東進迎戰(zhàn)清兵的戰(zhàn)爭中屢屢得勝,軍威大振,一度形成迫使清軍與之議和之勢。然而,由于孫可望不可遏制地膨脹起來的個人欲望,所謂的抗清事業(yè)很快變成了夢幻泡影。
安龍城內(nèi)的這場“宮廷之變”,史家對此褒貶不一。但歷來憑吊歌詠十八先生的不乏其人,從興義走出的張之洞就曾經(jīng)撰寫《吊十八先生文》,蔣介石、李烈鈞、居正等人也曾為十八先生題詞,這些不同時期的題詠均已勒石銘碑,陪著長眠于地下的十八先生在時間長河中靜靜肅立。
歷史有時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吊詭。朱明王朝后裔和忠于明朝廷的大臣們的努力并沒能挽回明朝的命運,只能留下“日月晦朦天不霽,河山破碎地偏寒”的悲鳴。
然而,在明初時期因為屯軍、移民或經(jīng)商而來到貴州的江南軍民的后人,卻把當時南京一帶的文化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這樣的文化至今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安順的屯堡地區(qū),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六百年前明朝南京地區(qū)的世俗百態(tài),所以人們稱這里為“明朝文化飛地”。
在錦屏縣還有一座隆里古城。這座古城始建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最初名為龍里,到清代時才更名為隆里,取的是“隆盛之理所”的含義。這座古城實際上就是一座軍事城堡,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亦兵亦農(nóng)、可攻可守的要求來設(shè)計和建造的,建成后城內(nèi)居住的一直主要是“調(diào)北征南”的軍人和他們的后代。經(jīng)過六百多年的歲月洗禮以后,隆里古城仍是如今中國南方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以及安徽、江西等地的民居,還能欣賞到唱漢戲、吟故事、玩龍燈等特色表演,一如明初時期的盛況。特別是在周圍苗族、侗族區(qū)域的包圍之下,更讓人有無意間闖入歷史的感覺。
江山朱顏易改,文化歷久彌新。也許,今天的屯堡、隆里古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明王朝的延伸線,那是從江南、從北京翩然飛到貴州,又自在前行了六百多年的一條時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