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民間里最溫暖的意——就像中國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代名妓、歷代名女、帝王將相……我喜歡百度上給出的詞條解釋:①民眾之間:在民間流傳。②非官方的:兩國民間的交往不斷增加。多好呀,民眾之間,何謂民眾,是你我,是我你,是大家。非官方,離了官方,從此,江湖。江湖是多么有力量的東西,野生的東西總是在江湖,那些非官方的東西總是強大到可以星火燎原。
夏天的晚上,總有幾個唱戲的小組織在樓下活動,有唱梆子的,有唱京劇的……全是非官方,幾個人,全憑喜歡。各自帶著各自的樂器,你唱一段,我唱一段,沒人評獎,就是落個心里舒服自在,刮風(fēng)正是雨不散,唱了一個夏天“一馬離了西涼四川”,沒有長進……聽著都煩了,他不煩,張嘴仍然是“一馬離了西涼四川”。這是民間的態(tài)度,不卑不亢,不張不揚,自己的,踏實的,一環(huán)套住一環(huán)……一點也不涼薄。
如果在少年,我會貪涼。
仿佛那涼才有深意——那清晨的涼,那黃昏的涼,那合歡樹里透出的涼,那離散的清愁的涼,那早慧帶來的蒼茫的涼——都與民間帶著遙遠的距離,我?guī)е@份薄涼一直清冷地活著,離民間有著不可觸摸的隔閡,于我而言,民間是低俗的。
我卻漸漸地靠近著低俗。真正到底層的東西,一定是靠近靈魂了。
我憶起少時的打鐵匠,他一下下打著,把火花砸出來,那飛起的火花,擊中了我的少年。
還有結(jié)婚時喜慶的人們,放著鞭炮,硝煙中,那穿了紅旗袍的新娘,揮著淚和娘家人告別……
我為什么喜歡民間了呢?我忽然意識到,我是那種提前蒼老的女子吧,薄薄的嘴唇里尋找著人世間的喜悅,試圖展顏一笑,或者是那夏季的蟬,拼了命地叫,想博得這個夏天最美的熱烈。還是,我向往著這散淡如珠的生活,想把它們,用文字這根針慢慢穿起,然后在日后的光陰中,不停地打磨?
我看著自己鏡子中的略顯清瘦的面孔,找了一根自己編的發(fā)帶,然后捆上黑發(fā),去廚房里煲一鍋雞湯,加幾顆紅棗,很溫和,看著這鍋湯的時候,我拿出一塊藍印花布,鋪在沙發(fā)上,我坐在上面,聽著王佩瑜唱的《烏盆計》,翻著一本畫冊,這最民間的畫面,現(xiàn)在想起來就心里溫暖的,那些涼涼的東西,再見,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