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松
無論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書有多少值得商榷之處,它都是一本嚴肅的學術研究著作。我們可以同意,甚或稱贊他的敘述與觀點;也可以不同意,甚或批評他的敘述與觀點;同樣也可以部分欣賞、部分否定他書中的研究。但是,這并不應該妨礙我們這個國家、社會把他的觀點和他的書放在學術研究的范圍里評價和看待,而不應該把這樣一種學術研究上的分歧簡單地和所謂左右的問題扯在一起。
一
最早知道高華病危的消息,是讀到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的黃凱平于12月2日夜里的來信。信稱:高老師現(xiàn)在每周需換三次血,他家人說,他已到了病危之時,來日不多了。想到高老師正是學術成熟期,很多思考都未付諸文字,和高老師的學生商量后,希望能有一兩位同輩學人與他長聊幾次,每次都錄下聲音,既為高華老師留下他的思考,也使學界少些遺憾。因此,他們分別聯(lián)系了秦暉和我,秦暉已經答應盡快前去南京,想知道我近期是否方便來做這件事情。
凱平的來信讓我很吃驚。因為不久前我還和高華通過電話,一兩周前他還表示想要我?guī)退谌A東師大再招一位他認為很不錯的博士考生。因此,我有些疑惑地答復凱平說,我很愿意來做這件事,但是,第一,我要弄清楚這個消息是否準確;第二,我要知道這是否是他和他家人的想法。
我之所以沒有馬上承諾去做凱平他們希望的這件事情,不是懷疑高華病危的消息有假,而是內心里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我曾經兩度照顧過病危的患者,非常清楚身為家屬在親人病危時的心情。越是危重的病人,就越是需要休息和避免交叉感染,太多外人探視,特別是長時間交談,只會給病人帶來更大的危險。做家屬的,總是希望會有奇跡出現(xiàn),事實上我也親歷過這樣的奇跡。因此,當凱平第二天來信表示同意我的意見時,我在回信中特別寫了這樣一句話希望他理解。我說:“說到底,高華固然是我們大家的,但最主要還是他的親人的?!?/p>
的確,這是我由衷的想法,而且我真的不覺得他會這樣快就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