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杰斐遜還在特可侯生活,而且仍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很早就意識到了蓄奴的弗吉尼亞地區(qū)生活的復雜性。數十年后,他在《弗吉尼亞紀事》中寫道:“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整個交易是一場充斥著狂暴激情的永久運動,是奴隸主對奴隸經年累月的專制,是奴隸對奴隸主屈辱的服從。”作為孩子,看到這些就會去模仿,因為人是一種善于模仿的動物……在一旁的孩子看到雙親對奴隸的暴虐,便會模仿這種暴虐,并將其施加給身邊卑微的奴隸。在這種縱容暴虐性格的環(huán)境下成長、受教育、每天施虐,怎能不養(yǎng)成令人憎惡的品性?
特可侯是杰斐遜與眾不同的短暫童年時光的場景所在。他盼著課程早點結束,逃課溜走并躲藏起來,心里不斷禱告著快點放學,可禱告并沒有奏效。他更愿意相信:正統(tǒng)的基督教名不副實,根本就不像教徒們所宣揚的那般。
1752年,杰斐遜舉家搬回到沙德維爾,這個種植園由母親珍·倫道夫·杰斐遜掌管。母親同傳奇的父親彼得·杰斐遜一樣對小杰斐遜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以一種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深深影響著他。
顯然,珍喜歡按自己的判斷行事。她有學識、善交際、偏好雅致的事物,從精致的盤子餐具到制作精良的桌子和考究的服飾。她默默地忍受著亡夫之悲,勇敢地面對喪子之痛,堅強地克制情感,隱忍不發(fā)直到終老,將自己完全沉浸在她所喜愛的一切事物以及她所熱愛的生活之中。
她的長子托馬斯·杰斐遜,長大后成為一位果敢、適應力極強的貴族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杰斐遜面對家庭悲劇時的果敢,以及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管理領地和人民的決心,都要歸功于母親。從母親身上他懂得了怎樣堅強面對生活的風暴。
丈夫去世后,珍·杰斐遜不僅是沙德維爾的女主人,而且是真正的管理者。她時年37歲,是8個存活下來的孩子的母親—長女珍,17歲;長子托馬斯,14歲;最小的是一對兩歲的雙胞胎。她的玄孫女后來講述了一個家族傳說:杰斐遜太太是“一名有極其透徹和深刻領悟力的女人”。她必須管教孩子、管理沙德維爾等千頭萬緒的事,還有66名奴隸和至少2750英畝的土地(其中包括后來成為蒙蒂塞洛的1000英畝土地)。從沙德維爾存留下的家譜得知,珍·杰斐遜是一個細致的記錄者(托馬斯·杰斐遜也繼承了她的這個習慣)。
死亡、火災和家人的不幸遭遇接踵而來。珍的8個孩子中,托馬斯的姐姐伊麗莎白是殘疾人?!拔覀兩贸讨凶畲蟮呢敻痪褪菚r常遭受的災難和困苦,盡管我們深受其折磨?!苯莒尺d曾寫道,“但正因如此,才錘煉出我們堅強的意志抵御這些悲劇。戰(zhàn)勝災難和困苦應該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課程和修煉?!蓖旭R斯的母親頑強地經受住了多重磨難的考驗。同母親一樣,托馬斯也堅強地面對著生活的磨煉。
作為女族長,杰斐遜夫人發(fā)明了一套與雇工、奴隸相處的好方法?!八莻€令人愉悅、充滿智慧的女人,同那個時代受過良好教育的其他弗吉尼亞女性一樣,身份高貴……并且……是一名出色的女管家?!彼囊晃辉鴮O女評價道,“她和藹可親,溫柔體貼,充滿活力,性情令人愉悅,還非常有幽默感。她喜愛寫作,尤其是寫信,寫得既輕松又意趣盎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