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百年老店”的新審視
中國國民黨是孫中山和許多志士仁人為“振興中華”而創(chuàng)建的革命的、愛國的政黨,蔣介石、張靜江、戴季陶等一大批人也曾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獻身于國家和民族的解放事業(yè)。為什么后來其中的部分人成了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對象?簡單的“投機”說或“叛變”說不足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歷史學的任務在于根據(jù)史實,科學分析,理清事件、人物的發(fā)展、變化邏輯,找出合情合理的答案。
革命和改良是一個多世紀以來廣泛流行的政治詞匯。對它的涵義,歷來眾說紛紜。為了避免陷入無窮無盡的學理糾纏并便于討論,本文將根據(jù)多年來社會公眾約定俗成的普遍理解,先對這兩個政治詞語作最簡明的界定:采用暴力或激烈的方式徹底改變一種社會制度者為革命,采用非暴力方式以求對一種社會制度作溫和的、緩慢的改革者為改良。這樣的界定可能不十分嚴密,但兩者之間的區(qū)分卻是清楚、明白的。
從興中會創(chuàng)立至今,中國國民黨已經走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有“百年老店”之稱。本文企圖對其進行“新審視”,并企圖從一個側面考察歷史上的國共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