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該怎樣做官——憂民、憂君、憂政的為官之…

洗塵 作者:梁衡


二是為民辦實事。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利為民所謀”。

思想上愛民還不算,還得辦實事。他較突出的一件政績是修海堤。1021年,范仲淹調(diào)泰州,任一個管理鹽倉的小官。當(dāng)時泰州、楚州、通州(今南通)位于淮水之南,東臨黃海,海堤年久失修,海水倒灌,沖毀鹽場,淹沒良田,不但政府鹽利受損,百姓亦流離失所,逃荒他鄉(xiāng)。范仲淹只是一個看鹽場的小吏,這些地方上的政務(wù)經(jīng)濟上的事本不歸他管,但他見民受其苦,國損其利,便一再建議復(fù)修海堤,政府就干脆任他為災(zāi)區(qū)中心興化縣的縣令。他制訂規(guī)劃,親率幾萬民工日夜勞作在筑堤工地。一次大浪掩來,百多人頓時被卷入海底。一時各種非議四起,要求停工罷修,范力排眾議,身先民工,親自督戰(zhàn),前后三年,終使大堤告成。地方經(jīng)濟恢復(fù),國家增收鹽利,流離的百姓又回到故鄉(xiāng)。人們感謝范仲淹,將此堤稱為“范堤”,甚至有不少人改姓范,以之為榮。歷代,就是直到今天,能為范仲淹之后仍是一種光榮。明朝朱元璋一次審查犯人名單,見一叫范從文的人,疑是仲淹之后,一問,果是其12世孫,便特赦了他。有一土匪綁票,見苦主名范希榮,再問是仲淹之后,立即放掉??梢姺对诿耖g的影響之大之遠?,F(xiàn)在全國為紀(jì)念他而建的“景范希望小學(xué)”就有39所。

三是為民除弊。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敢于改革。

他是一位行政能力極強的政要。他的憂民,絕不像其他官僚那樣空發(fā)議論,裝裝樣子。他能將思想和具體的行動進一步上升到制度的改革,每治一地,必有創(chuàng)造性的惠民政策。他在西北前線積極改革用兵制度。當(dāng)時因戰(zhàn)事緊張,政府在陜西征農(nóng)民當(dāng)兵,士兵不愿背井離鄉(xiāng),便有逃兵。政府就規(guī)定在兵的臉上刺字,謂之“黥面”。一旦黥面,他永世,甚至子孫后代都不得脫離軍籍。范經(jīng)調(diào)查后體恤民情,認為這“豈徒星霜之苦,極傷骨肉之恩”,就進行改革,邊寨大辦營田,將士可以帶家,又改刺面為刺手,罷兵后還可為民。這些措施,深得百姓擁護。

范仲淹是64歲去世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積勞成疾,病體難支,但愈迸發(fā)出為民請命、大膽改革的熱情。1050年,他62歲時,知杭州,遇大旱,流民遍地。他不只用傳統(tǒng)的調(diào)糧、賑濟之法,而是以工代賑,大興土木,特別是讓寺院參加進來,用平時節(jié)余搞基建,增加就業(yè);同時,大辦西湖的龍舟賽事,讓富人捐助,繁榮貿(mào)易,擴大內(nèi)需;此外,高價收糧,使糧商無法囤糧抬價。這些舉措看似不當(dāng),也受到非議,但卻挖掘了民間財力,杭州平安度荒。

宋代稅收常以實物繳納,以余補缺,移此輸彼,謂之支移,但運輸費要納稅人出。1051年,范去世前一年,知青州,這是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他見百姓往200里外的博州納稅,往返經(jīng)月,路途勞苦,還誤農(nóng)時,運費又多出稅額的二到三成。農(nóng)民之苦,上面長期熟視無睹,范心里十分不安。他就改革征稅方法,命將糧賦折成現(xiàn)金,派人到博州高于市價購糧,不出五天即完成任務(wù),免了百姓運輸之苦,還有余錢。一般地方官都是盡量超征,討好朝廷。他卻多一斤不要,將余錢退給青州百姓。

誠如他言:“求民疾于一方,分國憂于千里”。可以看出他的憂民是真憂,決不沽名,不作秀,甚至還要頂著上面的壓力,冒被處分的危險。像上面所舉之例,都是問題早就在那里明擺著,為什么前任那么多官都不去解決呢?為什么朝廷不管呢?關(guān)鍵是心中沒有裝著老百姓。所以“憂民”實際上是檢驗一個官好壞的試金石,也成了千百年來永遠的政治話題。這種以民為上的思想延續(xù)到共產(chǎn)黨就是徹底地為人民服務(wù)。毛澤東專門寫過一篇《為人民服務(wù)》的文章。2004年,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jì)念,我受命寫一篇紀(jì)念文章,在收集資料時,我問研究鄧的專家:“有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鄧的思想?”對方思考片刻,答曰:鄧對家人說過的一句話可作代表,他說:我這個人沒有什么大志,就是希望中國的老百姓都富起來,我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