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口的滄桑往事 作者:方方


1907年夏,在張之洞任湖廣總督19年后,奉旨進京,離開了武漢。這一年,他已經(jīng)71歲了。當年以壯年之身來漢赴任的張之洞以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姿態(tài)告別了武漢,也告別了他一生中的輝煌。

在北京,雖然張之洞的權(quán)更大,位更高,但他卻不可能再有所作為。光緒皇帝和慈禧相繼去世,宮廷內(nèi)部斗爭日益激烈,清王朝統(tǒng)治風雨飄搖,崩潰的前景似乎已經(jīng)可以看到。張之洞滿心憂患也滿心悲涼,卻無能為力。兩年后的夏天,他也撒手而去。再一個兩年時間到來時,清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也成為歷史,終結(jié)它的第一槍就響在張之洞督鄂的首府武昌。張之洞全心全意地忠于這個王朝,為他廢寢忘食,為他嘔心瀝血,為他慘淡經(jīng)營。但卻正是他的開放和改革,替這個腐朽王朝挖下了一個埋葬它的深坑。歷史就是這樣毫不留情。

張之洞離開武漢后,他的門生們出于對他的思慕,紛然興建紀念性樓堂,以追憶張之洞在漢之政績。文界人士籌款在黃鵠山(即現(xiàn)在的蛇山頭)修建風度樓,軍界人士則集資在蛇山尾部修建抱冰堂。據(jù)說遠在北京的張之洞聞?wù)f此事,立即去信阻止,信中說:“……將一切興作停止。點綴名勝,眺覽江山,大是佳事,何必為區(qū)區(qū)一迂儒病翁乎?!钡珡埖拈T生幕僚們并未在意張之洞的指示,依然施工,做成了他們想要做的紀念物。張之洞也只有默認。

風度樓修成后,張之洞覺得樓名不好,便用《晉書·劉弘傳》中“恢宏奧略,鎮(zhèn)綏南?!钡恼Z意,改名為“奧略樓”。以張之洞的意思是“此樓關(guān)系全省形勢,不可以一人專之,務(wù)宜改換匾額,鄙人即當書寄”。張之洞也真有學(xué)問,這個樓名顯然比先前的風度樓要典雅和意深。不久,由張之洞親筆書寫的匾額“奧略樓”三個字又掛了出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游客都將奧略樓當作了黃鶴樓。1955年,武漢因修長江大橋,毫不猶豫地將奧略樓拆除一盡。現(xiàn)在想來,實在可惜。

武漢軍界在蛇山東端依山修建的抱冰堂也如期完工?!氨П谩痹菑堉醋x書堂的名字。張之洞當年將自己的讀書堂叫此名是取《吳越春秋》中越王勾踐“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于戶,出入嘗之”的刻苦自礪以成大業(yè)、以振邦家之意。晚歲的張之洞為自己起名“抱冰老人”。抱冰堂是傳統(tǒng)的重檐歇山頂木結(jié)構(gòu)建筑物,有回廊環(huán)繞,雕梁畫棟,風格卓然。抱冰堂留存了許多年,它猶如歷史的見證,提醒著人們勿忘前人之開拓,勿忘張之洞。但在今年春天我去蛇山看抱冰堂時,發(fā)現(xiàn)舊的抱冰堂業(yè)已不在,一座嶄新的抱冰堂成為張之洞紀念館立在那里。新屋雖好,顯得隆重,但卻沒了時間,沒了風雨的痕跡,便找不見那份滄桑,亦聞不到張之洞的氣息,令人不免生出若有所失的悵然。

在武昌,張之洞經(jīng)常走動的地方,曾經(jīng)有一條名為“張之洞”的路,現(xiàn)在也沒了。

不過,我們只要永遠記得這個人為這座城市所做的一切就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