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菲律賓玩,游到某處,大家在草坪上坐下,有侍者來問,要不要喝椰汁,我說要。只見侍者忽然化身成猴爬上樹去,他身手矯健,不到兩分鐘,他已把現(xiàn)摘的椰子放在我面前,洞已鑿好,吸管也已插好,我目瞪口呆。
其實,我當然知道所有的椰子都是摘下來的,但當著我的面摘下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以文體作比喻,前者像讀一篇“神話傳說”,后者卻是當著觀眾一幕幕敷演的舞臺劇,前因后果,歷歷分明。
又有一次,在舊金山,喻麗清帶我去碼頭玩,中午進一家餐廳,點了魚——然后我就看到白衣侍者跑到庭院里去,在一棵矮樹上摘檸檬。過不久,魚端來,上面果真有四分之一塊檸檬。
“這檸檬,就是你剛才在院子里摘的嗎?”我問。
“是呀!”
我不勝欣慕,原來他們的調(diào)味品就長在院子的樹上。
還有一次,宿在恒春農(nóng)家。清晨起來,檳榔花香得令人心神恍惚。主人為我們做了“菜晡蛋”配稀飯,極美味,三口就吃完了。主人說再炒一盤,我這才發(fā)現(xiàn)他是跑到鵝舍草堆里去摸蛋的,不幸被母鵝發(fā)現(xiàn),母鵝氣紅了臉,嘰嘎大叫,主人落荒而逃。第二盤蛋便在這有聲有色的場景配樂中上了菜,我這才了解那蛋何以那么鮮香腴厚。而母鵝訾罵不絕,掀天翻地,我終于恍然大悟,原來每一枚蛋的來歷都如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天火,又如《白蛇傳》故事中的〈盜仙草〉,都是一種非分。我因妄得這非分之惠而感念謝恩——這些,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今晨,微雨的窗前,坐憶舊事,心中仍充滿愧疚和深謝,對那只鵝。一只蛋,對她而言原是傳宗接代存亡續(xù)絕的大事業(yè)??!
丈夫很少去菜場,大約一年一、兩次,有一次要他去補充點小東西,他卻該買的不買,反買了一大包魚丸回來,詰問他,他說:
“他們正在做吶!剛做好的魚丸吶!我親眼看見他在做的呀——所以就買了?!?/p>
用同樣的理由,他在澳洲買了昂貴的羊毛衣,他的說辭是:
“他們當我面紡羊毛,打羊毛衣,當然就忍不住買了!”
因為看見,因為整個事件發(fā)生在我面前,因為是第一手經(jīng)驗,我們便感動。
但愿我們的城市也充滿“正在發(fā)生”的律動,例如一棵你看著它長大的市樹,一片逐漸成了氣候的街頭劇場,一股慢慢成形的政治清流,無論什么事,親自參與了它的發(fā)生過程總是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