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之貴的“貴”,可以是吃得高貴之意。一般指吃的環(huán)境以及吃的方式。近幾年興起的私家菜風(fēng)潮,是典型代表。
幽閉的深宅大院,秘不宣人的獨家配方,外加一些大戶人家的隱私八卦,最關(guān)鍵在,所有菜肴莫不突出“心思”二字,小火慢燉,一鍋白粥都能燉它十幾個時辰。非得真懂吃的人,才能吃出菜里的細密功夫,很貴族。
不過私家菜要有足夠悠久的家史才配叫的,新貴們最多不過才有二世祖,家底再厚也是窮人乍富,要想貴還得另尋他途。
于是就有了城里各種高級俱樂部。上百萬塊的入會費,每個服務(wù)生都能把您生辰八字、生活習(xí)性倒背如流。這種貴法,飯菜是用白花花的銀子堆出來的,當然也和平頭百姓拉開了距離。
吃之貴的“貴”,也可以是吃得昂貴之意。一般是因為材料稀缺導(dǎo)致。鮑魚、燕窩、魚翅等,都是典型代表。
在吃上頭,中國人可能是好奇心最強的,地球上一切可以入口的東西,幾乎都被中國人嘗了個遍。而且越是稀罕的東西,越是瞧著面目猙獰的東西,越躍躍欲試。不妨想想毛蚶,還有那個常用的比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么橫行霸道模樣的怪物都敢下嘴,所以很多物件越吃越少,自然越來越貴。
越來越少應(yīng)該是個漸進的過程,現(xiàn)實中常常卻是暴風(fēng)驟雨,立竿見影。有些年日本人突然時髦吃松茸,漂洋過海跑云南搜刮。結(jié)果本來滿街小館子里幾毛錢一盤的松茸,立即價比黃金。
再比如黃魚。有一次詩人芒克請吃飯,說好久不見黃魚了,弄點吃吃。結(jié)賬時,詩人對著賬單直發(fā)傻,一條小黃魚竟要四五百塊。詩人急了,質(zhì)問服務(wù)員,明明菜單上標的是幾十塊錢嘛。服務(wù)員撇嘴不屑地說,請注意后邊的量詞,幾十塊一兩。詩人當即感嘆時勢變遷,說古時候不過幾毛錢的事嘛—— 他說的古時候,我也經(jīng)歷過,不過就是三十年前。
吃之貴的“貴”,還可以是吃得珍貴之意。個人以為,這是最舒心的貴。朝夕相處的女人系上圍裙,親自下廚洗菜煮飯,撲喇喇水珠迸濺,嗞咝咝爐火純青,邊做邊聊些家長里短,做得了幫著準備碗筷,可能就是一碗陽春面,可能就是一盆蔬菜沙拉,簡單便宜到了頭,可它在這世上只屬于你們兩人,里邊有最平易、最樸素的深情厚意,因此好貴。